“臣附议,陛下,前隋与高句丽的几番征战,虽然打垮了他们的经济,但也成就了他们的军事,他们面朝我大唐方向的城池要寨,无不易守难攻,在我大唐内部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拿人命去填这些堡垒,得不偿失。而且,臣以为,陛下走吸纳融合的政治道路,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第一颗扣对了,后面的就全部都对了,只要沿着这条政治道路走下去,未必不能让高句丽从内部崩散,以最省力的方式,拿下它。”
历史上,是高宗李治最终征服了高句丽,而他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他很好的贯彻了李世民的核心政治,使国家先富强了起来。
现在,这个所谓的核心政治才刚刚树立起来,可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诱惑,而出现偏差,在国内经济没有起飞的时候,就四处征战,最终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鸡飞蛋打,什么事情都没有干成。
孙享福的这番话,让李世民进入了沉思。
此刻,他虽然觉得有些遗憾,但基本已经决定了听从李靖和孙享福的建议,暂时不理会高句丽那边。
不过,房玄龄的建议,却是叫他眼前一亮。
“陛下,如果真如正明所说,王浩可能挑拨高句丽内部政变叛乱的话,其实咱们还是有一些方面可以运作的。”
房玄龄没有说开战,却是说可以运作,那么,意思就是有便宜可占了,于是,三人都将目光看向他。
“陛下,岭南有快船,高句丽内部一旦起了战事,他们国内必然有很多百姓想要逃避战乱,咱们正好从沿海将其收纳,运回大唐,充实我大唐人口。另外,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能将那只战败的伤虎招降,那么,它日我大唐攻伐高句丽的时候,便能事半功倍了。”
什么叫谋略?
这就叫谋略。
不管高句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把便宜先占到,为未来的事情做打算,这就是一个谋士最应该想到的事情。
“房相言之有理,朕即刻去信冯盎,让其伺机而动。”
李世民这么说,孙享福也是暗自在心里想着,应该给赵龙去一道命令,如果有机会的话,能把高句丽的荣留王,或者是他的子嗣弄到大唐来,那以后对高句丽动手的时候,就真的是事半功倍了。
待得房玄龄的计策说完之后,孙享福又道,“陛下,臣请求立即返回善阳主持局面。”
“返回善阳?那边不是四月左右才开始化雪么,你现在走,关中之地的春耕,可能保无恙?”李世民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