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享福早已将重新厘定过的户籍田亩册子奏报到了李世民这里,并且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跟李世民和盘托出,对于利用王家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发边塞这种事情,李世民自然是乐见的,现在虽然还没有产出,但王家在草原上的二十个堡垒已经建立起来,相信开垦草地,种植所谓的香料,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前的奏折上孙享福说过,香料这个东西它不是粮食,种的再多,也不能养活人,所以,李世民有这样的担忧很正常。
“呵呵,陛下大可以放心,孙正明之能,便是开荒种地,就是再给他三万五千户,他也能养的活。”李绩悠然笑道。
“怎么说?”李世民意外道。
“此子对于朔州的管理不同于其它任何地方,就说那军屯制吧!据郭破给臣的传来的信上所说,他将团结营训练,耕种,养殖的时间,步骤,划分的十分详细,郭破说他很有信心,朔州团结营照此法执行,不仅能练出一支战斗力不输于各卫精锐的强军,还不需要朝廷支出军费,甚至能有所结余,给士兵们增加军饷”李绩解释道。
“将耕种和养殖和军事一样管理?”李世民和几位大臣闻言都是一愣。
房玄龄这时也出来说话了,“若是在别处开荒种地,那些迁出去的百姓最多也就能养活自己,但若是在孙正明哪里,却是有可能收获不少结余,陛下可别忘了那亩产四石多的麦田。”
“如此说来,两位爱卿也是赞同将关中之民迁出一些?”李世民的目光看向房玄龄和李绩道。
“陛下,如今之计,此策不仅能降低关中的粮食消耗,还能加大边地产出,为今后边地驻扎大军做准备,乃良策也。”萧瑀也出声建议道。
作为宰相,他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孙享福弄的这个军屯制了,这种新的地方军队管理制度,很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如此,便拟旨往朔州迁民三万五千户,朕要看看孙正明那小子能做到什么程度。”李世民见大家都赞同,便最终拍板道。
第191章 朔州的规划
朝廷自然不是只往朔州迁民,银州,松州和幽州边镇几州都有,总共迁出去了三十万户,而且,还在边地开启了军屯制试行,这种大动作一宣布,长安的粮价果然止住了上涨的趋势,而且,膳监司出产的豆腐加大了市面上的供货,坚定的以一文钱一斤的价格出售,这便让百姓的恐慌情绪逐渐减弱。
三月下旬,孙享福这头才刚刚在新开的田地里干上活,朝廷分派的三万五千户百姓便拖家带口的来到了朔州,而且他们手中带的余粮都不多,李世民最爱给他出难题,这第一批迁的,可都是关中的困难户。
其实孙享福从开年起就忙的脚不沾地,修城过后,就是开田种地,即便王旭派的那些人不用他管,朔州四县一城可还有一万五千户呢!首先从军屯田开始种起,这个时代当兵的都懂得农耕,三千青壮耕种五万亩地,人均面积不大,而且虞秀儿从长安带来的工匠打造出来了足够多的农具,数千人可以同时劳作的,大家按照孙享福的要求,将五万亩田地整好播种之后,就开始组织百姓垦荒。
军屯地都是划的靠近河流的熟田,土地相对关中更加肥沃,只要种好,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可开荒不同,由于土壤质地不一样,怎么分片,种植什么作物,都需要一些规划,这方面,别的人都不懂,只能孙享福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