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明年有旱灾?”房玄龄愣了,长孙无忌和杜如晦闻言也是向这里凑了过来。

“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牧监署的孙下牧,他去年就通过种种迹象断定了今年会有小旱,果然应验了,下官这段时间查阅了很多史籍,还去太史监找袁道长印证了一番,发现明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是以,想留在都水监,为明年可能到来的旱灾多做些准备。”马周如实回答道。

“可以断定明年会有旱灾吗?”身为户部尚书的长孙无忌有些急的问道。

“还不能,不过今春,今夏都少雨,各处山泉溪流多有干涸,若是今冬无雪,来年只怕会有百年不遇之大旱。”

马周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他听了孙享福的一些言论之后,查过关于记录旱灾的所有典籍,发现旱灾往往不会旱一年,至少连续两三年才是一个循环,是以,近段时间他在都水监思索,如何建造水利工程,才能给关中之地蓄水。

关中今年小旱,导致了朝廷的财税减产不少,是以,长孙无忌最关心这个事情了,正当他要问下文的时候,李世民却是唤他们进去。

“那小子说南边的事情可以收网了,大家商量看看怎么办吧!”李世民将孙享福奏上来的密信示与众人道。

第137章 价格战爆发

众人看过密信,顿时觉得里面说的内容有些荒谬,竟都不敢言。

唯马周这个级别最低的小年轻,在看过孙享福的手书之后,心潮澎湃,满脸激动之色。

“启禀陛下,孙下牧功在千秋也。”

马周的声音打破了御书房内的沉默,现场,也唯有他敢相信孙享福信里面说的是真的。

“宾王莫非以为,孙正明的密信里写的都是真的?”李世民意外的看向马周道。

“正是,虽然亩产八石谷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孙下牧既然敢说至少亩产八石谷,却肯定是有了一定把握的,陛下难道忘了胡瓜和白叠子吗?听那些西域的胡商说,咱们长安的胡瓜和白叠子,比他们西域的长的还好。”

马周此言一出,李世民和几位大臣都愣了。

孙享福来信说,冯盎这边已经准备出兵平叛收尾了,朝廷可以让张公谨下洪州,张亮下长沙,准备粮食倾销的事情了,在他们准备就位之后,朝廷就可向全天下宣布,已经引进了一种亩产八石以上的良种稻谷,并且试种成功,大唐以后将再也不缺粮米了,用此消息来帮助张公谨和张亮将世家子们手中的粮食价格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