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宇看到这种熟悉的场景,原本还激动地想要冲进场去劝架的,后面看到球员们及时介入,消弭了这场,他才安定下来,立刻对阵型进行了调整。
克罗地亚球员也正想欣赏一场好戏,没看几分钟就结束了,也是索然无趣地走开。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人都会功夫,个个都是布鲁斯·李,所以就特别喜欢打架,包括到了球场上也如此。
这场干戈过后,和正明换下了陈滔,李威振也前移回前场,回到了他所习惯的前锋位置。
和正明的特点是拦截能力强,与周海兵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善于在中路进行正面堵截,擅长位置以中前卫和后腰为主;
两人在训练中也经常有过配合,彼此有一定的默契,协防帮补的意识,比强拉李威振这名前锋回来拉郎配要好得多。
中场恢复了层次感的中国队在表现上有所起色,此前的混乱局面改观不少,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摩德里奇在少了李威振这块贴身膏药纠缠以后,他的表现愈发的自由,发动的攻势也更加的凶猛;
在李威振前移的短短几分钟里,摩德里奇已经创造了3次颇具威胁的机会,两次自己来,一次给队友,一次比一次接近进球,攻势犹如排山倒海一样,一波紧似一波!
心急如焚的赵大宇站到场边,通过大声呼喊提醒了周海兵,让他专职盯防14号。
周海兵依言行事,但效果却远不如李威振来得明显,这也不是说周海兵的能力比李威振差。
而是周身高1米79,在盯防1米7的摩德里奇的时候,重心高的周海兵是比较吃亏的,机动灵活性上被魔笛吃得死死的;
周海兵作为球队的后腰,他还要兼顾本方半场腹地的防守任务,没办法像李威振一样疯狂的只咬摩德里奇一个。
一看实际效果不佳,赵大宇又再改变策略,要求和正明负责中场左中区,徐特负责右中区,周海兵专职中后区,采用区域联防的方式,建起了整块中场的拦河大坝。
在赵大宇的不断调整之时,中国队场上的形势越发的严峻,大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好运气也好像透支完毕一样,情况越来越糟糕。
在克罗地亚球员的连续逼抢之下,和正明丢掉了球权,克罗地亚7号迅速把球传给了中路的摩德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