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就和李易绑在了一起,这些事情,自然不会推辞。
片刻之后,刘县令一个人在县衙之内踱着步子,脸上满是激动之色。
侯爷和公主有什么好事情,果然还是先想着自己,这件事情要是办成了,该是多大的功绩?
按照这样的情形下去,或许,用不了几年,他屁股底下这个还没有坐热的位置,就又该松一松了。
李易和李明珠走出县衙,长公主回头看着他,问道:“你就这么笃定,那些人会同意?”
李易双手抱在脑后,懒洋洋的道:“不试试怎么知道?”
这种事情,李易没有办法和她解释,他也是在借鉴着前人的经验办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中的许多东西,都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某些道理,放之全宇宙皆准。
李明珠看着他:“现在做什么?”
“回家吃饭。”
李易伸了一个懒腰,“寿宁也在,你要一起吗?”
……
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一直是京都有识之士关注的重点。
而筹建书院一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有识之士,因为和平民息息相关,更多的民众也参与进来。
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
其中不乏神通广大之人,居然能从礼部那里得到消息。
比如哪些官员捐了银子,捐了多少,哪些人一毛不拔,让上门的礼部官吏吃了闭门羹,诸如此类,十分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