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克凡话音未落,郭维经的身子猛然一震,腾地站了起来……
当天晚上,汪克凡和郭维经各自写了一份奏折,不约而同的,两份奏折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建议设立北伐提督,比如调金声桓所部汛守江南,又比如启用曾经降清的钱谦益等等,由快马送往桂林。
第一八二章 动刀子,做手术
南京收复后,镇江的数千清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为了减少伤亡,楚军暂时对镇江围而不打,而是用各种方式开展攻心战,每天派俘虏喊话,展示各种缴获,用弓箭向城内射书,在城外的空地上立起免死旗,对绿营士兵进行策反。
得知南京已被明军占领,谭泰的主力也跑了,镇江城里的清军士气尽丧,绿营各部军心动荡,晚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绿营兵缒城而出,向楚军投降。八旗兵主将为了防止绿营兵整体哗变,只好打散他们的编制,和八旗兵混在一起守城,以便直接监视,但这样一来部队的战斗力更是直线下降。
围城的楚军不紧不慢地打造攻城器械,又挖出里外两条巨大的壕沟,配上胸墙堡寨等防御工事,把镇江围得水泄不通。郑家水师调来几艘拥有二十四磅主炮的巨舰,从长江上轰击镇江北侧的城墙,清军也用大炮还击,双方的炮战来来回回持续不断。
这个年代都是木头战船,挨上一颗炮弹就是重伤,郑家水师的战船不敢过于接近城墙,好在他们的大炮射程足够远,镇江城墙的目标也足够大,躲得远远的开炮大概也有三成左右的命中率,清军的炮弹却很难打中他们,在这场炮战中首先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由于郑家水师的战舰离得太远,对城墙的破坏程度相对有限,二十四磅炮重达数千斤,郑家水师最大的战船上也只在船头装一门这样的主炮,总体数量太少,不可能一下子轰塌镇江城墙。
郑成功也不着急,就用这几门二十四磅炮慢慢打,由于镇江早晚可下,打出去的炮弹大部分可以回收,郑家水师就土豪了一把,每天从早到晚炮击不停,清军的炮弹却多半落到长江中,连着对射几天后渐渐顶不住消耗,为了节省弹药轻易不再开炮……郑家水师掌握了主动权,炮击的准确度明显提高,在似慢实快的持续炮击下,镇江北侧临江的城墙被打得破破烂烂,千疮百孔,城门也中了两颗炮弹,从破洞中可以看到里面的瓮城。清军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不停的进行修缮,在城墙破损严重的地方打补丁,咬着牙苦苦坚持。
这样的战斗枯燥而单调,城内的清军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楚军和郑家水师却从容自如,并不急于发起总攻。镇江现在就像一个已经熟透的果子,随时可能掉下来,犯不着让战船和士兵冒险。
……
在楚军高级将领中,关于军制改革的讨论渐渐趋于结束,一部分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意见,但在大势所趋之下,也对汪克凡提出的方案表示坚决拥护。
这次军制改革的难点,关键在于打破兵为将有的封建军阀模式,肯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汪克凡非常谨慎,从湖广会战结束后就开始布局,前后用了一年时间进行准备,打赢宁镇会战后,他的威信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楚军内部的凝聚力也正是最强的时候,正是动刀子做手术的最佳时机。
改变兵为将有的模式,可以防止楚军内部军阀化,加强汪克凡对这支军队的控制能力,最直接的象征就是实现中高级军官的对调,由汪克凡完全控制中高级军官的任免权,老八营可以由闯营将领担任主将,闯营也可以有老八营的军官,这支军队只属于汪克凡和整个楚勋集团,没有哪个将领可以长期把持一支部队……当然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下子来个乾坤大挪移会引发混乱,汪克凡这次基本上没有动各部的主将,只打算调整一部分副职和中级将领,并对闯营再次进行改编,使他们完全融入楚军。
在楚军内部,闯营相对较为独立,和老八营之间泾渭分明,一年前才刚刚加入楚军,身上还有以前大顺军的影子,必须进行改编。汪克凡那个时候刚刚掌握湖广一省,楚军老八营也只有四五万人马,收编闯营其实有点蛇吞象的感觉,一下子消化不了,有两三万闯营将士一直由李过自己养着,另外拖家带口的还有几万家属需要安置,汪克凡拿下江南三省之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参谋、后勤、军法、情报等部门都要做出调整和加强,根据楚军发展的需要,还要设立一些新的单位,增加大量的文职军官,建立内部流畅的流程,把楚军逐步改造成一部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这里面的工作更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汪克凡只能先把大致的架子搭起来,然后再一点点充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