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的默契。
他们两个人现在的顾虑都多了,很多话没法像当初一样直接说透,谈判的方式就变得非常复杂,你写一篇祭奠朱元璋的祝文,我就写两篇关于抗清战争的文章,通过文章亮出自己的观点,隐晦地阐述背后的诉求,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打哑谜一样的斗争方式才是政治生活中的常态,汪克凡的阵营越来越庞大,不可能完全保持内部思想的统一,所以也得遵守这种游戏规则。
隆武帝在强调什么问题,汪克凡为什么又要强调那个问题,如果你看不懂,就没有参加游戏的资格。
通过这种理论上的交锋,还可以观察舆论的走向,观察各方政治势力的态度,隆武帝和汪克凡的冲突爆发后,有资格参加游戏的人都面对一个如何表态的问题,没人可以逃避,要知道,沉默不语也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态度。
围绕汪克凡的两篇文章,立刻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先是小角色冲锋在前,重量级人物紧接着也一个个相继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或者支持,或者反对,是非常坚决的支持和反对,还是有限度有条件的支持反对,都要摆明态度,墙头草和两面派是最不受待见的,在这种刺刀见红的时候,除了金声桓这种实力派还有继续观望的资格,一般的神仙鬼怪都必须站队。
金声桓就像民国时期的阎锡山一样,实力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才能稳坐钓鱼台,待价而沽,他延续在孝陵中的表现,做出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不了解内情的人看到这个样子,往往以为他是个缺乏魄力的人,却忽视了他手中握着数万大军,嘴角露出自信的微笑……换句话说,金声桓已经有了坐庄的资格,不是无足轻重的墙头草,虽然和隆武帝、汪克凡比起来算不上强庄,但也进入了这个层次,比那些只能跟庄下注的小玩家从容得多,对他来说,现在急急忙忙跳出来站队捞不到什么好处,也不可能真正得到任何一方的信任,还不如静观形势发展,等到这场龙争虎斗分出胜负,再加入胜利者的一方痛打落水狗,反而能取得更大的利益。
想要坐山观虎斗,自己起码要是一头豹子,其他的百兽都必须站队,除了金声桓之外,其他人都相继亮明了态度。武勋里不算楚军的话基本上是对半开,汤来贺、万元吉麾下的武将当然唯他们马首是瞻,但是郑成功、焦琏、卜从善等一部分武将明确支持汪克凡……这个结果,汤来贺认为还能接受,这次毕竟是武勋和军阀集团遭到打压,武将们有些反弹情绪很正常,将来让隆武帝把实力最强的郑成功安抚一下,自然就风平浪静。
文官的表现却让他无法接受,甚至有些出离愤怒。除了吴一品这样的降官之外,傅鼎铨身为封疆大吏,竟然也公开表示支持汪克凡,对那两篇文章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只在细节上有两处不同意见……江南尚未完全收复,文官在江南三省还没有站稳脚跟,除了归顺的降官之外,真正由隆武朝廷派来的文官并不多,近在咫尺的江西就显得举足轻重,江西巡抚傅鼎铨的“叛变”,一下子打乱了文官联盟的阵脚,大约三成的文官倒向了楚军一边,对汪克凡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其中不乏五品到三品的地方要员。
原本以为铁板一块的文官联盟竟然如此脆弱,令汤来贺和万元吉大为失望,不得不重新审视汪克凡的影响力,重新判断眼前的形势。很明显,把汪克凡只看做拥兵自重的武勋太简单化了,他的背后有一股庞大的势力,不仅有武将和军队,在文官中也有很多支持者和同情者,这几年来,楚勋集团的触角已经无声无息伸进了隆武朝廷的各个角落,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到了真正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人就会站到汪克凡一边。
“这些人都是马士英!都是阮大铖!皆应诛之以惩其罪!”万元吉痛恨不已。
从南明弘光朝开始,军阀的地位不断上升,很多文官就开始和他们联合结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马士英,所以被其他文官视为士林败类,用各种方法加以抹黑,名声臭不可闻……如今的楚军远强于当年的江南四镇,很多投降的文官主动向汪克凡靠拢就不足为奇了。
“唉,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真正胸怀大义的忠贞之士终归是少数啊。”汤来贺站在窗前,手指轻轻敲打着窗棂,一脸憔悴和忧虑,愁眉难解,虽然有很多文官倒戈了,但大部分文官还是站在皇帝一边的,局面还没有失控,真正让他感到头疼的,是那些江南士绅的态度。
大概是无官一身轻的原因,江南士绅对隆武朝廷的敬畏心理并不是太强,隆武朝廷远在三千里外的桂林,兵力雄厚的楚军却近在咫尺,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身家性命,所以很多江南士绅也倒向了汪克凡一方,虽然不敢和隆武朝廷直接叫板,暗地里却和楚军眉来眼去,对于汪克凡那两篇文章,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江南士绅集体失声,除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人跳出来叫了两嗓子,大部分人都保持沉默不语。
这种结果,汤来贺事先没有想到。
江南是东林党的大本营,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的党魁,他们竟然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沉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对汪克凡表示支持了。汤来贺为了挽回局面,特意去拜见钱谦益,想逼他表态反对汪克凡,却被钱谦益婉言谢绝,还在话里话外劝说汤来贺尽快和汪克凡和解,以免自毁干城,再令江南沦于鞑虏铁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