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页

残明[校对版] 半渡 2028 字 2022-10-22

雅尔图脸色陡然一变,不由得愣在那里,要不是同伴在旁边保护,差点被楚军士兵一刀砍中。

作为一个八旗老兵,雅尔图以悍不惧死著称,但是能活着的话,肯定也不想死,楚军大队人马如果首先爬上山顶,这二十几个清军尖兵就死定了。雅尔图当下唿哨一声,收拢部下且战且退,向清军方向靠拢,心里却仍然疑惑不解,南蛮为什么爬山这么快,难道他们的体质比八旗兵还好?

不可能啊!满清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崛起,八旗兵二十多年来到处烧杀抢掠,早就过上了酒肉不缺的日子,汉人却经历了长期的饥荒和战乱,普通百姓就算没有饿死,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严重营养不良,二三十岁的汉人士兵从小就亏欠,体质肯定不如八旗兵……

雅尔图只考虑体质,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适应性。

人的适应性是最强的,就像古代人没有暖气,却能在零下十几度,几十度的气温下长期生存,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吉安营的士兵大都来自多山的江西,冲锋的这支先头部队都是百里挑一选出来的,他们从小在山区长大,打熬得人人都是飞毛腿,走上十几里山路如履平地,八旗兵骑马的罗圈腿远远比不过他们。

楚军快了一步,先到山顶!

雅尔图带着手下的八旗尖兵,死死守在山顶的一处高点上,想给清军后续部队保住一个立足点,却被潮水般的楚军士兵瞬间淹没,随着一阵箭雨和砍杀,把身披轻甲的八旗兵屠戮一空,武艺高强的雅尔图被乱刃分尸。

楚军的燧发枪是前装滑膛枪,射速和精度都无法和后世的步枪相比,必须排成密集的射击队形,再配上坚固工事的保护才能发挥火力优势,在这种遭遇战里却很容易吃亏,所以楚军派来的火枪兵只有一小半,更多的则是弓箭手、长枪兵、盾牌兵等肉搏兵种。

吉安营在楚军老八营里排名靠后,刚刚开始换装燧发枪,顾宗福又是一个老派的将领,对火枪不是太信任,对肉搏战的训练一直抓得很紧,在这种狭路相逢的遭遇战里正好大显神威,吉安营的士兵登上两侧的山顶后,杀死少量的八旗尖兵,然后聚成几股,朝着即将登上山顶的清军冲了过去。

清军先头部队的锋线只慢了一步,却失去了最关键的先机和地利,被居高临下压过来的楚军杀得步步后退,后队数百名八旗兵源源不断跟上来后,才终于稳住阵脚,山顶上,明清两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展开了一场舍生忘死的恶战。

第一四七章 搏杀

山道起伏,色彩绚烂的龙纹将旗竖立在路旁高处,屯齐策马站在旗下,举着马鞭指点前方战场,嘴里连续下达命令。

楚军率先登上山顶,屯齐并不气馁,这处战场是楚军选择的,时间、地点当然对他们更有利,清军落后一步并不意外,趁着楚军立足未稳,全力猛攻把他们击溃,就能顺利突围。

是的,宁镇会战无疑是败了,而且还是一场惨败,大部分清军兵将都士气低落,屯齐却依旧充满信心和勇气……当初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打天下,一步步开创了今天这份基业,中间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挫折,打了败仗就灰心丧气,不是他爱新觉罗·屯齐的性格。俗话说英雄起于乱世,明清两国争雄天下,屯齐满腔的雄心壮志,以前没有足够的机会施展,明军既然这么强大,英雄才有用武之地!

随着他的命令,海螺号骤然吹响,悠长而雄浑,阵前的几名弓手从撒袋中取出鸣镝,放在嘴边吹了一下,确认箭头上的哨子完好可用后,一起向山顶射出指引进攻方向的响箭,成群结队的八旗兵大呼杀贼,在军官的带领下向山上爬去,他们的弓囊挂在身前,箭囊背在身后,佩刀横跨腰间,一手提着虎枪、长刀或者盾牌,一手举着水葫芦往周身的棉甲上浇水,以提高防御能力。

山坡上,清军的先头部队正在和楚军激战,屯齐又派出一千精锐八旗,对两边的山峰同时发起进攻,这么多的士兵无法同时展开,只能分成前小后大两个军阵,每个军阵里又层层叠叠的有好几排八旗兵,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牡阵,如同锋利的尖锥向山顶直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