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英国政府,也不仅是英国舆论界,事实上整个西方的舆论界都因为《泰晤士报》的影响,在言论上十分倾向于支持承认吴超越所组建的临时政府,逼得西方各国或是匆匆派遣代表,或是授权驻华公使,争着抢着与吴超越建立外交联系并讨价还价,争取依靠吴超越彻底打开中国市场,获得工业品倾销地和工业原材料来源,同时也因此纷纷宣布对中国内战表示中立,拒绝满清朝廷借兵对吴超越开战的要求。
只有沙俄国内反应比较冷淡,因为打听到是吴超越拉着英法逼迫本国归还库页岛的缘故,沙俄国内对吴超越普遍印象不佳,也更加愿意帮助容易欺负满清朝廷干掉吴超越。然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则是普鲁士驻俄公使刺探到这一消息后,却在第一时间致书国内,建议普鲁士摄政王威廉亲王率先承认吴超越组建的临时政府,为吴超越提供军事帮助,凭此获得中国市场及东方利益,也乘机借助东方力量牵制和削弱沙俄,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创造契机,减轻外部压力。
顺便说一句,这个普鲁士公使叫做俾斯麦。
话题又转回东方,文祥把向列强借兵对付吴超越几乎全部遭到拒绝的事消息报告到了京城后,慈禧和鬼子六等人大骂吴超越无耻卖国之余,也很快做出新的决定,要文祥改变策略只向西方列强借兵对付太平军,准备先把列强军队拉入中国内战,然后再慢慢想办法挑起吴军和西方列强的武力冲突。
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伐受阻
即便没有抽调太多的一线精锐西进云贵作战,可云贵战场的特殊情况却注定了吴超越要不断往里面砸钱砸粮,赔本赚吆喝的消耗弹药军需,自然也就没有力量大举北上,和太平军一起与满清军队逐鹿中原。
不过对于中原战场吴超越也没闲着,除了打着清君侧的无耻旗号不断招揽尚未投降的南阳府诸县归顺,试图构建方城山防线外,也十分关心太平军的北伐情况,不断通过各种明暗渠道收集山东战场的消息,了解太平军的北伐进展程度。
很可惜,因为各种原因,这次指挥太平军北伐的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让吴超越大失所望了一把,在后方没有什么威胁的情况下,石达开竟然始终无法突破山东清军的沂蒙防线,被清军成功挡在泰安以南,无法再北上一步。
泰安府被满清名臣骆秉章经营多年,又有背依泰山山脉的地形优势,石达开难以攻克泰安直捣济南这点吴超越可以理解,然而攻坚受阻之后石达开的应对选择就让吴超越无法接受了。
如果换成了是吴超越指挥太平军北伐,打不下泰安,吴超越肯定是选择掉头向西,带着主力沿京杭运河北上,先取东平聊城,然后再挥师东进猛攻济南。如此,因为黄河改道而报废的京杭运河固然无法承担运粮重任,却可以凭借河道削弱清军优势骑兵的机动优势,逼迫清军和太平军在济南展开战略决战,再接着太平军即便打不赢这场决战,也可以拼掉山东清军的元气,为太平军数量众多的后续军队创造战机,光靠不断消耗都能把日薄西山的满清朝廷耗死。
很可惜,石达开偏偏选择了分出两路偏师袭扰济南两翼,妄图逼迫清军分兵迎战,削弱清军两翼之兵,然后再攻取泰安。
当然,这也不能算是石达开的失误,在骑兵不足和运河报废的情况下,石达开率领大军北上当然得提防清军断他粮道,进兵是得慎重行事,不拔掉泰安这颗威胁主力粮道的硬钉子是隐患极大。同时两翼之兵如果能够成功诱使清军主力出城野战,发挥太平军的野战之长,也未必不是一步妙棋。
可是让石达开和吴超越一起大失所望的是,真正的老狐狸骆秉章一眼就看穿了石达开的目的打算,全力加强东平一带的防御凭借城池只守不战,不管率领太平军西路偏师的陈玉成如何挑衅引诱,就是只躲在城里不出来,让石达开诱使清军决战的美梦彻底落空。
与西路相反,太平军的东路偏师倒是进展顺利,在骆秉章的有意放纵之下,石达开爱将何名标很轻松就突破了九女关攻占蒙阴,攻打新泰虽然受阻,可是又探到清军在沂水守备空虚,遂继续东进袭取沂水,也真的顺利拿下了沂水。再接着,太平军又只用小股部队就拿下了穆陵关,刀锋直指青州府腹地,大喜过望的何名标也马上派人向石达开请求增派援军,准备大举进攻青州府城。
青州府城就是益都,自古就是山东重镇,钱粮丰足,徐达北伐时明军就是先取益都后攻济南,太平天国诸王中文化最高的石达开知道这件事,看到东路进展如此顺利,石达开当然就生出了效仿徐达的心思,果断派遣赖裕新率军东进增援何名标,也在不知不觉间,把重创山东清军的希望寄托在了东线。
受道路距离的限制,半个多月后吴超越才知道石达开的这一调动,也立即怀疑石达开上了老狐狸骆秉章的恶当,太平军的东路军有覆灭之险。然后吴超越只稍一盘算,马上就让幕僚提笔代书给杨秀清写信,建议杨秀清出面干涉,阻止石达开进兵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