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久而久之,日本也会养成这种风气,到是后不用明朝的密谍,编排什么书籍,一些日本人,自己就会质疑自己,对于本国历史和成就不屑一顾,而一心向往明朝,以到明朝居住和成为明人为荣。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明朝在对待日本的政策上,也要表现出友善的一面,等明朝的手工业强大到一定程度后,逐渐放弃对日本的关税议定权,取消一些特权,以友好的姿态来对待日本,那么日本国内亲明之风和对明朝的崇拜,就会使得日本甘心跟在大明的身后。
第1324章 粮食危机
公元1657年,明共治八年。
明朝与日本签订借款条约,五德号借款500万银元给江户幕府,不过明朝需要派官员,监督幕府对这批银元的使用,以便幕府能将大部分银钱用在稳定日本社会,镇压叛乱上,避免江户幕府的奢侈和对银元的浪费。
从明朝的利益来看,明朝不希望江户幕府垮台,从王彦个人的利益出发,他也不希望日本低阶武士提出的尊王倒幕思想传到明朝,所以他是真心希望江户幕府能够压下这股倒幕的风潮。
弘光朝时,明朝一年的岁入才500万两,现在一次给日本借款500万银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五德号也担心江户幕府拿到钱之后肆意挥霍,所以对借款的监督,就在所难免。
这种监督,其实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借款的用途,也包括对幕府的财政监控,以确保幕府有财政稳定有偿还的能力。
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已经插手江户幕府的财政和事务。
在借款条约确定之后,第一批银元随即装船出海,与此同时明朝锦衣卫也得到了一笔银元,用于在日本活动,收买一些有威望的日本人,开始鼓吹汉文化,吹捧明朝。
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王彦觉得对其他地区,也可以进行此种策略。
不多久,王彦便举一反三,给锦衣卫再次追加了一百万银元,用于此种宣传。
锦衣卫拿到经费之后,动作迅速,朝鲜,广南三国,以及南洋各地,都有拿着锦衣卫的钱,专门吹捧明朝和汉文化,挑剔和批评本族文化的当地人物。
朝鲜要说是汉化最重的番薯,自己就号称“小中华”,可这还是不够,朝鲜的汉化并不彻底,很快便有朝鲜官员,开始批评起世宗大王创造的彦文。
这个彦文本来是为了让朝鲜人更好的学习汉字,不过他毕竟也是一种语言。
如果哪一天朝鲜民族主义起来,那彦文原有的作用和目的就可能发生变化,反而会成为去汉化的工具,权衡利弊,这个也在打击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