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上的防守,他将以马六甲堡为主,由他亲自坐镇,然后分别派兵把守港口周围的三个炮台,来防止明军靠近马六甲港。
明军远来进攻,他坚信只要坚守马六甲三个月的时间,明军就会人员疲惫,粮草耗尽,到时候荷兰从印度的援军赶来,就能轻而易举的击败明军。
在莫斯契尔紧锣密鼓布防的同时,明军也在马六甲的外围完成了集结。
为了能够全力攻打马六甲,李定国决定先扫灭半岛上的敌对势力,划定区域让广南三国的人马,负责清剿,将马六甲之北的地区,交给他们代管,帮助明军征集粮草。
南洋密林遍布,土人分散在密林中,明军人生地不熟,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况且为了仨瓜俩枣,去深入密林统治那些村落,也不划算。
因而明军暂时将这些未开发的区域,交给能适应南洋气候的藩属代管,等战事结束再扶持亲明的政权,或者学习西夷直接像占城一样派遣总督管理。
马六甲之南,则让刘文秀带军进攻佛柔也就是后世新加坡一带,彻底灭了苏丹汗国,然后扶植傀儡,让当地人继续耕种,以减轻明军运输粮草的压力。
十一月底,在扫荡外围之后,马六甲已经成为孤城,明军前锋开始出现在马六甲的边缘。
明军骑兵很快发现,这座城池与明军以往进攻的城池不同,他并没有城墙,但是在城市的周围,却有坚固的石堡,还有建在山上的炮台。
骑兵正打算靠近仔细观察之时,荷夷的炮台却忽然开火,炮弹打四里多远,惊得明军忙拉住战马,匆匆返回去禀报。
十二月初二,大晴天,因为太阳照射南半球,所以虽然靠近赤道,也不算太炎热。
明军这次出兵,虽然大多数是南军,但还是有些忍受不了南洋的气候,湿热的天气让明军染病者多达千人,辛亏出兵选对了时节,不然损失还要严重一些。
明朝和北边打仗,一般选择春季出兵,这样越打越暖和,可以避开北方寒冷的冬天,而这次往南洋出兵,则选择秋季出兵,越打越冷,避开了南洋的酷暑。
这次南下已经有不少士卒因为水土不服,天气湿热等问题,被送回了占城,或者死在军中,如果时节不对,怕病死的人要更多。
此时,在马六甲港外围的一做炮台上,高二哥与十多个同伴,带着脚铐,在荷兰人的监视下,正忙碌地搬运石块、火药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