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令她心碎的经历,又涌上心头,北直南逃的雨夜,破败的村庄,父亲飘荡在树下的尸体,使她不禁一手紧紧的捂住了绞痛的胸口,一旁的何枝枝见了,玉手在她后背轻抚,安慰着她内心的伤痛。
“二请,南直浙省殉国诸公,左柱国靖国公黄得功谥号武烈,大学士高宏图谥号文正,大学士朱大典谥号文忠,大学士马士英谥号恭节,大学士史可法谥号文正,大学士张国维谥号文烈~将军李泰祯谥号忠壮~”
王彦当初携带三十万军民南渡,李泰祯为了给军民断后,与五千扬州兵,一起战死在吴淞江畔,他那时的官职只是守备,之后的朝廷也一直没有追封,王彦这次给他要了加衔,还讨要了个中壮的谥号,只是那五千弟兄,因为扬州之战时,登记的花名,在撤退的过程中全部丢失,却与几十万扬州人一起,永远也不可能在知道他们的名字,随着历史的长河一起流逝,只有下一串数字。
“三请,楚赣闽中殉国诸臣,大学士蒋德璟谥号文烈,大学士黄道周谥号文烈,大学士傅冠谥号文正,御林军右王威谥号武烈,礼部尚书曹学佺谥号文忠、通政司马思理谥号文贞~”
“四请,抗清将士忠魂~”
大学士的职衔,在现在怎能也算是副国级,大明从甲申以来,其他不说,说也说不尽,无法计数,光是死社稷的大学士,一双手就数不过来。
礼部的郎官,每唤出一个名字,观礼的百姓就沉重一分,与上午观看官军比斗和蹴鞠时的热闹,欢快不同,整个越秀山上下,十几万士绅百姓,全部都陷入了沉默,郎官的每一声,都像一把重锤砸在心上,让人心中一阵绞痛。
因为没一名大臣被请入祠中,他的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另人心痛、叹息的故事,他可能代表着一场悲剧,也可能代表着一座城池失陷,或者一支抗清武装的覆灭。
“呜呜~”一群士子,不禁抱头痛哭起来,因为他们最明白,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是汉族深受的苦难。
“请忠魂入祠~”
从山脚通往山顶的石阶上,数百名国子监的监生,每人抱着一个英烈的牌位,顺着阶梯一步步,往山顶而去,三百多位品级比较高的英烈,在前,后面则是五万多块军牌。
高阶的官员,根据生前的职衔,牌位会被分列在文武两殿,五万多块军牌,则会按着他们牺牲的战役,分别挂在不同的大殿。
每一座大殿,都会刻有石碑,将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以后在抗清中战死,或者自尽的大臣,也会被请入其中,供后世参拜。
请忠烈入祠的仪式,从中午进行到黄昏,皇帝带着众臣祭拜之后,就到了最后一环。
隆武三年,二月十五,王彦在广京越秀山誓师东征,他站在祭台上,面对十多万军民,宣读着朝廷征讨福建光复旧土的檄文,《讨北虏复八闽檄》,“虏乘我隙,侵入中原,于今三年矣。中原为其祸乱,南直侵凌久矣,自虏酋博洛引师寇八闽以降,荼毒生灵数十万余,蹂躏州县一千余里,所过之境,城池无论大小,人民无分贫富,一概抢掠殆尽,所犯之罪,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