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亢脑袋一抬:“然而暴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宇内,北逐匈奴,南驱百越,立不世之武功!若要谈兵,自然还是学暴秦的好,难不成学那些被灭掉的几国吗?”
“不学秦,便就要学那些败亡的,这是个什么道理?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前人更强不是应该的吗?为什么不能自己有所发明呢?秦一统宇内是不错,但也二世而亡。本朝初立国,一统宇内,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现在呢?”
见张亢依然不屈不挠,坚持自己严原来军法的论凋,景泰道:“公寿,我们现在节帅属下做事,只管按着节帅的吩咐去做就好。节帅不是说过,明了要去做,不明了同样也要去做,有己的看法先留在肚子里。现在争之何益?前边节帅虽然处置了王守规,也拿住了他的把柄,但他为本路走马承受,必然还是会向朝廷密奏。还是先想想如何应对他吧。”
张亢道:“我只是说说而已,该做的从来没有推托过。至于王守规,不如——”
看张亢眼中现出凶光,徐平道:“想什么呢!我们如实上报,朝廷怎么处置,由他们了。”
第42章 动荡
甘昭吉审讯完毕,三个私见王守规的统兵官被斩,徐平把案卷汇总,依正常渠道上奏朝廷。与此同时,王守规密奏徐平在秦凤路擅改军制,乱祖宗之法,如果朝廷不能及时制止,恐怕闯下大祸。奏章发出去,甘昭吉便忧心忡忡地等到朝廷的回复。
军兴以来,传递边地州军机要文字,一律使用急脚递,日行四百里,夜行一百里。秦州虽然地处偏远,机要文书到京城也不过四昼夜。
到第十天,朝廷的回复便就到了,同时发到徐平和王守规的手中。
朝廷的密令,是通过王守规传递的,这也是设置走马承受这个职务的本意。直接发到徐平手中,表示这是公开的公文传递,并不涉及军中机密。
看了朝廷的公文,徐平的眉头便就皱了起来。
王守规因为干涉军事,下诏切责,然后罚俸一年。这算是个什么处理结果?正常来讲最少也要把他召回去,不说砍头,一顿脊杖是跑不掉的,然后发配到边远州军当个监当官闲置起来。只是罚俸半年,还继续让他在秦凤路,这不是相当于纵容吗?
另一道宣命是给徐平的,倒也没有让他停止军制改革,只是要上章说明,平息朝廷内外的疑心。大敌当前,擅改军制,如果由此引起战事不力,徐平要承担这个责任。
秦州僻处陇右极边之地,对朝廷的动向并不清楚,按照这两份回复来看,应该是有人在朝廷中支持王守规。但支持他的人应该也不是皇帝赵祯,不然就不会让徐平上章解释改革军制的目的了,在京城的时候徐平已经跟赵祯讲过无数遍了。
一个人在官厅里想了大半个上午,徐平大致理出了一些头绪,事情应该还是出在枢密院那里。王德用是武将,做枢密使畏首畏尾,应该是有其他人给他出难题。徐平上章解释过了之后,枢密院还是要做决定,一旦秦州出了意外,王德用可能就要被换掉。
想不明白的事情,徐平干脆就不想,只要赵祯那里支持自己的决心还没有变,事情就可以继续做下去。至于朝中的纷纷扰扰,徐平现在也懒得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