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页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都漕的大事,对我等自然是越多越好!”

徐平勉强笑了笑:“既然诸位有这个心气,这么说了,那我也不卖关子。这一年来我们在京西路的所作所为,大家觉得于国于民是好是坏?”

王尧臣笑道:“当然是好!事实摆在面前,除非是瞎子,才看不出来这一年京西路的变化。今年河南府可是遭了多年不遇的大旱,若是往年,我这个河南府通判非得要被扒掉一层皮不可,就是转运使司,也得焦头烂额。不只我们受责难,民间百姓流离,卖儿鬻女逃往他乡,都是免不了的。去年京东路受了水灾的灾民,在河南府可是不少呢,他们的心里最是有数。结果呢,不痛不痒,官府里的人根本就没有觉出来跟往年有何不同。我们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多赚出来的钱粮!河南府救了一场大灾,现在还府库充盈,钱粮不缺,外面还有几千万贯的飞票待收。不是事情到眼前,谁敢想?!”

“是啊,如果把现在账上的数目都做实了,我们京西路今年收的钱粮,可以比得上前几年三司从全国收的了。”杨告说着摇了摇头。“若不是这事情是我自己在做,别人跟我说我肯定认为他是在发梦!一路钱粮抵全国,怎么敢想!”

赵諴笑道:“别人不敢想,云行的心里只怕是有数的。当年在邕州,若是加上蔗糖务赚的钱,就曾经以一州的钱粮抵上一路还有余。现在执掌一路钱粮,那么以一路抵全国无非是邕州当年的事情再现而已,要我看也没什么稀奇,我们只是适逢其会!”

徐平重重点了点头:“好,既然大家都是这么觉得,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我们今年为什么能够收到这么多钱粮,我们能做到,别人能不能做到?要想做到,要怎么做?”

听了这话,王尧臣抬起头看着徐平,一字一句地道:“云行是要立万世法?”

“不错,就是要立万世法!”徐平重重点了点头。“所以,我才说我们要做件大事!”

此话出口,游亭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寒风掠过树梢,轻轻呜咽的声音。

立万世法,其实徐平并没有想好用什么来形容自己要做的事,听到王尧臣的“立万世法”这四个字,心里一下子明亮起来。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几句话徐平前世背得滚瓜烂熟,到了这一世才用心去体会,全力去推动。这些年来,徐平一点一滴地从最小处做起,已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最少可以推动初步的商品经济了。

这一次京西路的爆发,实际上就是生产力的发展触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要求上层建筑必须相应做出改变。如果上层建筑不变,依照吕夷简的意思,用政治手段把这一次的经济问题解决掉,那么这一次变革将会被扼杀在摇篮里。等到有一天史书上记这件事,无非是感叹一句,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足以触发生产关系的革命,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切又回到了旧的轨道。徐平建的营田务,建的各种新场务,最终会被旧的经济体制吸收,钱庄和公司最终变回原有的解库和商铺。

正是如此,徐平无论如何不能答应吕夷简的条件,不然自己这些年就白辛苦了,一下子重新回到起点。再寻找一个变革生产关系的突破点,谈何容易!

上层建筑,除了政治结构就是意识形态了。现在是时候,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了。天下之财并不是有定数,所以也就无所谓不在官就在民,官方多收就是敛财的道理。这话徐平跟几个人讲过,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他只是随口一说,别人就是随意一听。

经过了徐平在三司的改革,在京西路的实践,这话就不再是随口一说,可以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了。只有依附于实践上的理论才是理论,没有实践,就只能是空想。把空想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的多了,并不差徐平一个。

只有把京西路这一年的实践总结起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有实际意义。用王尧臣的话说,这样一种理论,就是要立万世法。以后的改革,有章可循,不再是徐平这样小翼翼地孤军奋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京西路这一年的变化很多人看在眼里,他们也会想为什么发生这种变化,别的地方为什么做不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并不只是徐平会总结经验,别人一样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