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页

王尧臣苦笑:“原来我这通判,还要先与留守司的通判较量一番才行。”

徐平哈哈大笑:“正是如此!我们一起携手,让留守司的通判老老实实地管西北皇城里面就是,皇城外面,不是他该插手的!”

看看天时不早,徐平站起身来,口中道:“我在后衙为你备了个接风筵,在座的就是转运使司里的几个人,还有一个汜水县的张大有,是你人同年,天黑之前也会赶到。”

“云行费心了。”

王尧一边着,一边站起身来,与徐平一起出了小花厅,到了转运使司的后衙。

早已等在这里的杨告和种世衡上来相见,叙礼罢了,纷纷落座。

杨告的资格颇老,虽然不是进士出身,却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在每一任上都有治绩。这种人物不管到了哪里,都不会被人小看了。

种世衡则是沾了种放的光,到底是终南神仙之后,不管是信与不信,都要高看一眼。

第35章 灾民

十月了,柳树上的叶子已经开始变黄,偶尔有一片被风撕扯下来,在空中飞舞。路边的野草悄悄褪去了翠绿的颜色,显得格外的萧索。

第一批到达的京东灾民看着不远处破败的洛阳外城,在变得冷起来的风里微微发抖。

七月黄河从澶州以东横陇埽决口,规模极大,已经无法堵塞,只能任由黄河改道。过德州平原县后,在汉唐旧河道的北边分成三条河入海。这次水灾主要发生在河北路,但受灾人数最多的却是人口密集的京东路。加上两淮的水灾,今年灾民不少。

黄河过了广武山,便为下游,两岸再无高山夹峙,实际上没有固定的河道。每冲开一条新河道,便就会安稳上些年岁。由于河水中带有大量泥沙,不断淤积,过一段时间河道便就被抬高。直到人力堵不住的时候,便就又冲开新河道。

广褒的华北平原,便就是在黄河不断地改道中淤积出来的,呈一个大扇形,北起海河流域,南到淮河流域。这片无垠的土地,由海河、济水和淮泗河及其支流瓜分,更大的黄河却没有自己固定的流域,必定要夺这三河中的一条入海。每次改道,都是一场人间灾难。

治理黄河必须治沙,不能治沙,一切努力都是枉然。在水灾发生之后,徐平所上的奏章也只是让朝廷尽力安抚,而对于怎么治水,却没有提任何意见。原因很简单,对下游河道的修修补补,只能是临时的措施,是不可能约束住黄河水的。

人的力量,在威力无穷的大自然面前,总是显得渺小而可怜。与其在下游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治河,还不如早预警,把精力花到对灾民的善后安抚上去,把损失减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