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鱼雷撞击战舰的猛烈爆炸过后,舰上并没有发生殉爆,舰体也没有立即出现断裂或急剧倾斜的迹象,但它的内部情况却一点也不容乐观。剧烈的爆炸直接击穿了左舷水线下方的装甲带,经过双层隔舱缓冲的爆炸余威还是穿透了100毫米厚的动力舱保护装甲,炸坏了左侧两台燃油锅炉,切断了这里的排气管道,进而导致右侧两台燃油锅炉在两分钟内相继熄火。
四台燃油锅炉相继罢工,动力输出骤降为零,战舰即将陷入失去全部航速和大半战斗力的危险境地。关键时刻,舰上的c区损管队冒着窒息风险冲入锅炉舱,一边救人,一边抢修,只用了6分钟便使右前锅炉恢复运转,带动一台电力式蒸汽轮机运转,并优先为注水排水系统供应电力。3分钟后,损管队与轮机兵一道使右后锅炉恢复运转,带动第二台蒸汽轮机运转,战舰航速由濒临停止逐渐增速至12节。
这短短的9分钟时间,几乎可说是决定“梅尔顿”号命运的9分钟。一方面来说,一艘没有动力的战舰,对潜艇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标靶,而在微速航行的状态下,一艘意大利中型潜艇从艇艏对敌转为艇尾对敌,最多只需要十分钟时间,若是原地不动进行鱼雷再装填,意大利潜艇在同盟国联合演习中最好的成绩是24分钟装好四条鱼雷,战时状况下,十分钟足够他们往鱼雷发射管里装填至少一枚鱼雷。另一方面,锅炉舱全部熄火,备用电力系统只能短时间维持照明、通讯、雷达、声呐以及损管控制设备的应急运转,不但武器系统全部转入手动控制,水泵也只能通过备用发电机驱动,舰体损伤情况随时可能恶化。
即便熬过了最为致命的危险时刻,“梅尔顿”号及其舰员也远未脱离险境,白天的炸弹和晚上的鱼雷已经让这艘轻巡洋舰遍体鳞伤,甚至有可能使它的主体结构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那艘潜入水下的意大利潜艇可以通过声呐设备判断自己的猎物还在漂浮和移动,意大利人肯定不会这样轻易错过一个让自己扬名立万的好机会,他们随时有可能再次发动攻击,而慢速航行的“梅尔顿”号很难应付对手的声导鱼雷。
意大利海军潜艇部队视声导鱼雷为杀手锏,在西方同盟国阵营之中,海军技术实力仅次于德意志的新联合王国,非但没有忽略这种武器的军事价值,反而有着比意大利人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思维。除了在轻舰艇和潜艇上配备声导式鱼雷之外,新联合王国海军还不遗余力地发展反潜鱼雷技术,并已试验性地装备了部分舰艇。只可惜出于保密的考虑,战前就已部署到地中海的新联合王国海军舰艇均未配备这种最为先进的反潜武器,否则的话,均装备有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的“法尔”号和“梅尔顿”号早把那艘意大利潜艇送到海底去了。
为了掩护“梅尔顿”号撤离,“法尔”号不惜成本地发射了数十枚火箭式深弹。就反潜作战的成效而言,两万吨级的重巡洋舰还不如两千吨级的驱逐舰和几百吨级的猎潜舰——前者的体型太过庞大,小范围机动不够灵敏,若是距离敌方潜艇太近,一旦敌方潜艇直接依托声呐指引发射鱼雷,挨炸的概率可不小。所幸的是,“法尔”号的持续轰击使得意大利潜艇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着大于40米的潜深,而且不得不反复调整航向以规避深弹攻击。
40分钟后,“梅尔顿”号舰员奇迹般地修复了第三台锅炉,使战舰恢复了四分之三的动力,这时左右两侧水密隔舱各进水千吨,勉强维持着舰体平衡,并以18节蹒跚前行,而“法尔”号重巡洋舰远远地拖在后面,小心防备着意大利潜艇。
第160章 步调
黎明时分,撒丁岛以西某海域,在用潜望镜仔细探察过周边海域之后,一艘周身漆黑的潜艇浮上了海面。有鉴于潜艇上部线条单薄、下部轮廓饱满的造型特点,从这家伙露出水面的部分推测,其水面排水量至少跟轻型驱逐舰相当,其外观上最大的特点便是光洁无一物的前后甲板和高大敦实的指挥台,而指挥台上部还装有两个类似轰炸机自卫炮塔的突起物。
伴随着一阵轻微的金属摩擦声,潜艇指挥台顶部的舱盖从里面向外打开了,一名浓眉大眼的军官迅速钻出舱口,一边大口呼吸着海上的新鲜空气,一边站稳身姿,拿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四向观察。
这位样貌英俊、身姿挺拔的意大利军人,便是意大利海军新锐潜艇“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号的艇长马蒂亚·西里古上尉。
“西庇阿”号所属的苏拉级潜艇,是意大利海军第一款水下高速潜艇,是意大利海军真正迈入现代潜艇门槛的金钥匙。它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德国海军的u-3001级柴电潜艇,新颖的外壳设计使它具有165节的水下最高航速——甚至略高于它的水面最高航速。大容量蓄电池能保障它以5节的速度潜航300多海里,艇上还有其它意大利潜艇所没有食品冰箱、淋浴设备等生活设施,以及性能先进的声呐和雷达设备,总体作战以及适航性能较以往的意大利潜艇有了台阶式的飞跃。
紧跟着从舱口钻出来的另一名军官操着浓厚的西西里口音:“雷达正在启动,一分钟后正常工作,但……我想……敌舰恐怕早已逃远了。”
浓眉大眼的西里古上尉以纯正的佛罗伦萨腔说道:“真可惜啊!我们发射了六枚鱼雷,却只命中一枚,结果让它跑掉了!要是能命中两枚,肯定能将它击沉!”
在不久前进行的战斗中,“西庇阿”号实际向敌舰发射了6条鱼雷,4条是从艇艏发射的声导鱼雷,2条是从艇艉发射的普通触发式鱼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意制声导鱼雷的造价是普通鱼雷的五倍之多,意大利海军技术部门出于成本和战术的考虑,只给潜艇部队配发了数量有限的声导鱼雷。入役的第一批苏拉级水下高速潜艇,最多可搭载22条鱼雷,执行非战时巡航任务时,每艘配发4条声导鱼雷,而意大利潜艇指挥官们习惯于将这些宝贵而稀少的新式鱼雷全部配属在艇艏弹药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