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通讯兵摇摇头:“目前还未收到犹太航空部队的消息。”
“航空部队……”迈尔一脸嘲讽地摇摇头。就特拉维夫犹太民兵组织的那几架飞机,连爱尔兰空军20年前的水平都还比不上,让它们执行夜间侦察任务,能否找到敌军踪迹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无意外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犹太人与爱尔兰外籍兵团所部组成的联合部队继续以战斗行军的速度向预定地域开进。及至“维京”营抵达预定位置,雷霍沃特再无战斗消息传来,倒是犹太人派出执行侦察和袭扰任务的飞机传来了一些敌情报告,可正如迈尔预料的那样,这些夜间侦察报告内容相互矛盾,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因而不具有军事上的参考价值。于是,他下令各连保持警戒,就地待命,并遣侦察排在外围实施监视性侦察——因“灰鼠”轮式装甲侦察车被抽调前往雷霍沃特助战,“维京”营的营属侦察排以8辆“巡逻兵”轻战车编成4个装甲侦察小队。没过多久,其中一个小队便在距离雷霍沃特大约5公里的荒漠中遭遇了阿拉伯骑兵。这股阿拉伯骑兵有数百人之多,他们就地扎营驻防,并挖设有简易的战斗工事,由于履带车辆行动时的噪音稍大,隐蔽性不及轮式侦察车,迈尔麾下的侦察人员还未靠近就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察觉。数十名阿拉伯骑兵拍马杀来,侦察小队凭着两辆“巡逻兵”的火力足以将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撕成碎片,但是未免打草惊蛇,他们迅速后撤,利用夜幕和地形的掩护成功摆脱了对方。
及至午夜,“穆罕默德”营和犹太“飞行军”先后部署到位,而包围雷霍沃特的阿拉伯军队一改往日慵懒散漫的姿态,居然连夜发动了第二轮攻击。据雷霍沃特守军报告,阿拉伯人先以炮火轰击,再以步兵推进,尝试从南北两个方向突破守军阵地,但从投入的兵力和进攻的姿态来看,这很可能是一次侦察性的进攻。
经过两个回合的夜间飞行,犹太航空部队的飞行员们这时候已经能够较为精确地定位雷霍沃特的位置了,阿拉伯军队展开第二轮进攻期间,他们在守军信号弹和照明弹的指引下对阿拉伯军队的炮兵阵地展开了轰炸。这种空袭虽然没能对阿拉伯人造成很大的杀伤,却成功转移了阿拉伯军队的注意,间接削弱了他们在外围的警戒力量,为己方部队即将发动的反包围减轻了推进阻力。
凌晨2时许,稍作休整的“维京”营接到了会同友军对雷霍沃特外围阿拉伯军队实施反包围的战斗指令。迈尔毫不迟疑地指派第1、第2装甲战斗连以及第3装甲突击连依次进击——两个装甲战斗连使用的是“凯尔特骑士”h型战车——它们使用爱尔兰造的66倍径75毫米战车炮和增强版的双人炮塔,可加装遥控机枪和双联装反坦克火箭,而从最初的a型到h型,爱尔兰军方已基本将这款中型战车的潜力挖掘殆尽;装甲突击连装备的是声名赫赫的“爱尔兰豹”,其战斗重量为34吨,装备一门克虏伯制造的60倍径88毫米线膛炮,威力稍弱于“爱尔兰虎”使用的105毫米线膛炮,但对付这个时代绝大多数战车已是绰绰有余,采用轮廓扁平的半圆形铸造炮塔和倾斜式的车体装甲,防弹性能非常优越,加之搭载两台500马力的12缸水冷柴油机,最大时速可达50公里,堪称是中型战车中的佼佼者。
对以骑步兵为主的阿拉伯军队而言,无论是“凯尔特骑士”h型,还是更具现代化元素的“爱尔兰豹”,都是牛刀于鸡一般的存在。饶是如此,迈尔没有丝毫的懈怠,毕竟“维京”营负责穿插包抄的这一侧是阿拉伯人围城进攻的重点方向,聚集了上万骑兵、步兵以及炮兵部队,“维京”营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阿拉伯王国政府军的装备水平和战术素养固然低劣,但兵士们可不是穿军装的羔羊,尤其是被冠以“近卫”称号的部队,有在逆境中爆发出惊人能量的潜力,他可不希望宝贵的战车尤其是“爱尔兰豹”被粗鄙的阿拉伯士兵毁坏。有鉴于此,他和他的装甲指挥车始终冲在第一线,他用他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和判断力,指挥部队以简单直接的方式碾碎敌军的所有抵抗,并妥善将包围圈逐渐向雷霍沃特另一端延伸……
呼应从特拉维夫赶来的援军部队,固守雷霍沃特的犹太武装也向阿拉伯人发动反击了,部署在城区的战斗人员迅速前出至依托环城公路构筑的外围阵地,原本据守外围阵地的部队则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支援下越过公路,推进到他们预先设置的各处前哨阵地,然后向阿拉伯军队猛烈开火。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一贯以骁勇自称的阿拉伯军队终究没能逃脱崩溃的厄运。他们的抵抗在对方装甲战车的迅猛冲击下,在对方官兵的默契配合和自动武器的肆虐下,如玻璃一样碎成了渣。不管是几百人的阿拉伯骑兵部队,还是上千人的阿拉伯步兵,亦或是部署有数千人的炮兵阵地,都在对手快如闪电、猛如野兽的攻势面前崩溃了……
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一晚,“维京”营、“穆罕默德”营以及犹太“飞行军”的将士们得以享受刀切黄油般的酣畅淋漓,他们风卷残云一般冲过阿拉伯军队的阵地,将那些惶恐弃械、跪伏在地的阿拉伯士兵远远抛在了身后!
凌晨4时,担当攻击先锋的第1装甲战斗连在雷霍沃特以东与“穆罕默德”营先头部队会合,一辆辆“凯尔特骑士”横车调炮,霸气十足地阻截住了阿拉伯军队的退路,反包围圈就此构设完成。在延绵近十公里的左翼战线上,隶属于“维京”营的八十多辆战车以排为单位,彼此间隔600-800米,连点成线,编制了一张巨大的“渔网”。被这渔网兜住的把大股阿拉伯骑兵、步兵、炮兵想要逃离这片区域,就得经受住对方战车的枪炮考验,而实际上大多数阿拉伯人已经被激烈的战斗弄得晕头转向,一看到这些狰狞猛兽射出的刺眼灯光,听到轰轰作响的炮火和爆裂似的机枪声,就被吓得失了魂,最终只有少数骑兵得以趁乱突围而出。
天色渐亮,雷霍沃特周边的枪炮声已趋于平息。经过一夜战火烧燎,犹太人辛勤耕耘的农田、桔园以及牧场损毁大半,田野中随处可见阿拉伯人和马匹的遗骸,也到处可以看到垂头丧气的被俘者——成百上千的阿拉伯士兵在犹太民兵的看守下变成了顺从的绵羊,而放在几个月前,巴勒斯坦犹太人对于这样的场面是不敢想象的。长期以来,他们对阿拉伯统治者恭恭敬敬、唯唯诺诺,不断用高昂的代价从他们手里换取贫瘠的土地,但从今天开始,他们不必再对这群贪得无厌的家伙低三下四了,他们如一千多年前的犹太起义者那样勇敢地拿起了武器,只不过今日不同往日,他们不再是绝望中的喷薄,而是为了希望奋勇前行!
第131章 巧取拉姆拉
清晨7时许,拉姆拉城以南的一座沙丘后面,两辆熄火待命的“灰鼠”轮式装甲车摆成丁字状,两名头戴防撞帽、身穿迷彩装的军人如蜥蜴般趴在沙丘上,通过军用望远镜观察城内的情形。这两人都是高颧骨、深眼窝,典型的欧洲面孔,一个红鼻头,蓄着络腮胡,一个鹰钩鼻,胡须刮得干干净净,领口的领章皆佩战斧徽饰。
“那些阿拉伯人才开始挖掘堑壕,太迟了吧!”红鼻头嘀咕。
“挖掘堑壕,说明他们打算据城防守,等待援军抵达,而不是弃城逃跑!”鹰钩鼻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