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

对于每一个参加过多场战斗的军人而言,目睹同伴的阵亡残酷却寻常,山崎甚至只来得及用太阳旗掩住牺牲者的面部。嗖嗖飞来的子弹充满了威胁,他不得不重新将注意力放在正面。

咻……轰!

“真该死!”眼睁睁看着己方火炮命中敌方战车,但炮弹却被其坚厚的装甲给弹开,山崎倍感绝望,为什么在广播中落后而不堪一击的军队,在战场上是如此的强悍?

对面那辆c-35很快用主炮塔上的57毫米炮做出了回答,不足300米的射击距离让它能够轻而易举地击中并摧毁一辆日军战车,并以密集的子弹无情地扫向那些暴露在地面上的日军士兵。

此时此刻,日军的前线指挥部里,吉田德中将和他的幕僚们正忧心忡忡地观察着前方的战斗。

“长官,第1战车教导联队被击退,第2师团阵地遭到敌方战车和步兵突破,防线濒临崩溃了!丸山将军说,他们急需要战车部队增援,请求我们出动所有战车参战!”

“要继续守住这条防线,我们恐怕得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吉田端着望远镜对他的副手说,“如果不惜伤亡还能够守住防线,我宁愿亲自驾驶战车到一线去,但敌人握有制空权,而我们的航空部队今天是不太可能支援前线了!”

战车教导旅团指挥官马奈三郎急道:“那怎么办?将军,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第二师团被敌人的战车碾压?这会让我们背负怯战恶名,说不定还会遭到军事审判。”

相较于马奈三郎的焦虑,吉田要从容得多:“告诉丸山将军,由于敌方战机的牵制,支援部队明天之前肯定是到不了的,夜战是我们扳回此局的唯一希望,所以,他的师团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到天黑!”

就这样,两个多小时后,日军第2师团将最后一支由勤务兵、后勤人员以及轻伤员组成的预备部队填入了残酷的阵地争夺战。由于最后几门反战车炮也在抵御敌方重型战车进攻时被对方摧毁,日军步兵们完全是在以血肉之躯抵挡苏军战车部队的轮番冲击。激战过后,阵地上随处可见散落的肢体碎块和履带被炸断的苏俄战车——这些大家伙虽然无法继续前进,但苏军战车手们把这些装甲坚厚的坦克变成了阵地上的固定堡垒,即便打光了炮弹,他们也仍以机枪甚至是车内搭载用于近战的手榴弹攻击周围的日军官兵,而在这些火力点的支持下,苏俄步兵逐步将日军从纵深堑壕中驱逐出去,攻占阿尔山并切断日满联军后退道路看起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第17章 王牌与王牌(上)

黄昏时分,在哈拉哈河东岸的荒野中,一支以橄榄绿色为主色调的部队正以战斗队形平稳地推进。担任前锋的是苏俄陆军现役的主力战车c-35,其设计借鉴吸取了爱制“凯尔特骑士”的主体构造和美制“游骑兵”的动力系统,凭借出色的综合性能获得了“钢铁哥萨克”的美誉。

在队列侧翼担任掩护的,是苏俄军队在30年代中前期格外推崇的快速轻型战车,这些以小口径火炮为主要武器的战车有着火力偏弱、装甲过薄等缺陷,但非常适合大纵深的快速穿插作战,在第二次哈拉哈河战役最初的进攻行动中,它们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能。

除了c-35和bc-3、bc-4型战车,这支苏俄装甲部队中还能见到c-30以及kv-1,这两种战车在苏俄军队的装备划分中被归入“重型战车”的行列,但按照西方同盟国的标准,c-30只能算是中型战车,而40吨级的kv-1才是不折不扣的钢铁重骑兵。到1942年春,这种成功的重型战车已有四百多辆装备苏俄部队,而第二次哈拉哈河战役是它们首次在战场上亮相。

紧随战车部队前进的,是数十辆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和卡车载满穿着卡其色作战服的苏军步兵,这样的“机械化”距离真正的机械化作战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相较于上一次大战时期纯步兵作战模式已经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进步了。许多装甲车和卡车后面都拖曳着各种口径的火炮,其中尤以762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最多——还未大规模装备突击炮和自行火炮的苏俄陆军,在野战以及攻坚战中还需要仰仗这些老而弥坚的火炮。

与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的情形不同,苏俄空军这一次大举出动,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基本扫清了日满军队在海拉尔周边的航空力量,从而牢牢掌握住了战场制空权,并给予己方地面部队强有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