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贝蒂发信号,让他带着第1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和第3巡洋舰分舰队在主力舰队前方实施战斗侦察,发现德国舰队之后,如有战机切勿犹豫。我们的‘虎’号可比任何一艘德国战舰都要强大!”
“最后一句话也要发出去?”奉命传令的参谋军官不甚确定地问。
杰克逊稍稍犹豫了一下:“是的,原话发出。”
罢了,这位看起来踌躇满志,实际上有些缺乏底气的舰队司令官对他的参谋长说:“如果德弗林格号在场,我们的虎号可能会遇到点麻烦,但它现在应该还在大西洋海域,德国海军的毛奇级航速不差,用的毕竟是三联装的11英寸炮,比虎号的三联装13点5英寸炮弱了两个档次。他们有两艘毛奇级,我们这边还有皇家公主号和不倦号,再来一场战列巡洋舰队的决斗,贝蒂应该能赢,也应该要赢。”
查尔斯·马登这时候却选择了沉默。“虎”号的性能确实凌驾于所有的德国战巡之上,就如同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超无畏舰远比任何一艘德国无畏舰强大一样,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虎”号才刚刚服役,把那些从战沉舰艇上逃生的舰员编在一块,确实可以利用他们的素质与经验缩短磨合时间,可战舰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存在,各种机器部件也需要正常的磨合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状态。那些有过死里逃生经历的舰员们,也许能够通过战前动员调动起爆棚的战斗意志,也许有着无法化解的心理阴影,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给海战结果带来变数。
第82章 海空雏形
“长官,现在风向东北,风速33节,第2、第3战术小队已经做好起飞准备。”
“海因里希亲王”号狭窄拥挤的舰桥里,一名年轻的海军士官向指挥官报告了实时的天气状况。
19世纪末开工、20世纪初建成服役的“海因里希亲王”号原本是一艘装甲巡洋舰,经过改装成为德国海军的第二艘航空母舰,它的现任舰长,几个月前刚刚年满40的奥托·赫勒尔中校,是位年富力强的海军军官。他早在1909年就掌握了飞机驾驶技巧,并且成为德国海军第一批飞行教官。1912年德国海军飞行学校成立,赫勒尔兼任校长及首席教官,为德国培养了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俾斯麦”号秘密服役后,赫勒尔出任该舰的飞行指挥官,并在日德兰海战中驾机出击,使用航空炸弹轰炸了英国战列巡洋舰。可以说,这是一位理论功底深厚、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了解海军航空兵在现代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熟悉飞行员的能力和舰载机的性能,在整个德国海军,或许没有人比他更胜任这一重要职务。
“调整航向,迎风前进!得到出击指令后,第2战术小队率先起飞,向法罗群岛中部水道的英国舰队发起攻击。第3战术小队卸下鱼雷,装载航空炸弹,等待出击命令。”赫勒尔干脆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舰上的第2战术小队是由胡伯特-e3型双座单翼轰炸机编成,这种新式舰载机可挂载300公斤的航空炸弹对150公里内的目标实施轰炸,而且德国海军新列装了100公斤重的穿甲炸弹,从200米高度投下能够有效击穿80毫米厚的甲板装甲——这个时代只有少数战列舰的部分甲板装甲超过这个厚度。
在调头转向东北方的同时,“海因里希亲王”号以灯光信号回复公海舰队总旗舰“国王”号:一切就绪,随时可以派出舰载机编队攻击敌舰。鉴于当前的海况,航空鱼雷无法正常使用,已令鱼雷机改挂航空炸弹。
片刻过后,“国王”号发回简短的通讯信号:同意展开攻击,祝飞行员们好运!
宽24米,长128米的飞行甲板上,4架翼展达到11点6米的胡伯特-e3舰载轰炸机以左右错开的阵势排列在舰尾的起飞区,160马力的戴姆勒发动机发出嘹亮的轰鸣声,近似剃刀造型的双叶螺旋桨飞快地转动着,带动的气流让飞机后方的空勤人员衣角乱拍。这个时候,海面涌起的浪涛有四五米高,在风浪的作用下,满载排水量万吨出头的“海因里希亲王”号横向和纵向摇摆都很明显,空勤人员不得不用在机轮下塞入垫木,以防甲板上的飞机出现滑移。看到起飞信号,空勤人员逐一拔出第2战术小队4架舰载机的机轮垫木,然后目送它们一架接着一架向舰艏方向移动。迎面而来的海风已是大风强度,几年前的飞机碰到这样的天气根本起飞不了,而如今这些线条流畅、结构扎实并且拥有较强动力的飞机却能够傲然飞翔,可见科技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经过艰难、迟缓的飞行滑行,翼根和机身下方各挂一枚航空炸弹的胡伯特-e3依次升空,它们逐渐爬升,并在阴沉的天空中侧身转向,整个过程看起来颤颤悠悠,但在转向完成之后,处于顺风状态的它们飞行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不多会儿就成了一个个小黑点,在这些黑点下方,海平面的尽头,隐约可见一抹青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