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吧!有些事,我俩好好聊聊。”望着张殷极不自在的样子,朱慈爝示意其坐下。
“嗻,谢皇子!聊何事,请皇子明示。”张殷随手拉了一截木头坐下,他不知道两三岁的孩子能和他聊什么。
“记得祟祯十七年三月十八,你已被祟祯皇帝剌死,怎么起死回生了呢,你能说说吗?”
对于此事,朱慈爝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只能用平和的语气跟张殷说,他担心张殷一怒之下将他杀了,毕竟他还很弱小,又在这荒芜人烟的深山里。
“嗯……”张殷欲言又止,望着朱慈爝那期盼而又略显深沉的目光,他似乎有些顾虑。
“我只想知道其中缘由,并不是想要追究你的责任,你大可不必担心。”朱慈爝挠了挠头皮,缓缓地说,尽量打消张殷的顾虑。
“回皇子,皇上赐死,奴才必死,但奴才不甘心呀,奴才获得祖传隐形功真传,希望能为抗清复明尽一份力,当时就假死了。”张殷诚惶诚恐、忐忑不安。
“你是怎么来到这山里的呢?”朱慈爝又问,双手撑着下巴等着张殷讲述这段比穿越更精彩的逃亡之旅。
“皇上赐死后,奴才采用隐形法,当天夜里逃出了顺天府。”张殷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那时的燕京城已被闯贼的起义军包围,这时隐形功又派上了用场,通过隐形,我成功逃出了燕京。”
“你为何不投奔闯贼,而要逃亡呢?”朱慈爝忍禁不住插话问。
“闯贼虽有二十万军队,但毕竟是贼,终究要败,大明王朝虽然已败,但会有复兴之日。”
“那你为何劝皇上投降呢?”朱慈爝觉得张殷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兵临城下,朝廷已无抵抗之力,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自缢,一条是假降,假降还可伺机夺权。”张殷这样解释也还说得通。
“这可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呀。”朱慈爝不禁感叹,发现张殷的观点与自己的不谋而合。
“那时的燕京城外生灵涂灰、民不聊生,奴才想隐于市已不可能,便上了京杭大运河的船。”
“奴才到杭州刚刚落脚,闻知满清入关,闯贼大败,大明江山尽失,何处是奴才的容身之地呢?”
“奴才想到了广西,广西背靠云贵川,进可攻、退可守,才是大明起死回生之地,到广西隐居,也许有一日复明能用得上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