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有不满就憋在心里,不就是被从中央主席团撤职了么?用的着这么跳么?”之所以这么快从里加回到莫斯科,是因为谢洛夫收到了一个消息。伊格纳托夫似乎在散布对赫鲁晓夫不好的言论,这才是谢洛夫回到莫斯科的真正目的。

不满的原因应该在政治上,尽管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赫鲁晓夫亲手提拔的,但是,赫鲁晓夫主导的新党章中规定:“每次例行选举时,苏共中央委员会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四分之一。”这一规定严重伤害了这些人的长期坐江山的愿望,他们希望搞掉这条新规定。

当初粉碎马林科夫集团,在随后的几年中科兹洛夫成了最大的赢家,有人得意,当然也有失意的。时任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伊格纳托夫就属于这个圈子。伊格纳托夫和科兹洛夫一样,也是当初政变中赫鲁晓夫的功臣,政变后荣升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后因反对赫鲁晓夫的激进改革,被赫鲁晓夫降为主席团候补委员。这哥们心怀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是八月份,这个月一般是苏联高级干部开始休假的时间,苏联党政军高级干部陆陆续续来到克里米亚和高加索,享受一年一度的带薪休假。伊格纳托夫也来到克里米亚,在报告中伊格纳托夫在和其他州委书记的谈话中,流露出了对赫鲁晓夫不满。

正常情况下,谢洛夫也是可以在现在开始休假的,不过鉴于历史上赫鲁晓夫将在今年下台,加上他本人一直以来都不在莫斯科,经常去外地视察或者出国,所以谢洛夫的休假时间一直比较诡异,主要目的还是防止有事情发生。在几种原因的综合下,谢洛夫从六月份开始一直在密切监视国内的动静。

赫鲁晓夫对谢洛夫的意义十分重大,他需要给谢列平争取一点时间。哪怕谢洛夫知道谢列平只比自己大十岁,如果上台年龄上肯定和自己有冲突。他也希望谢列平不要像是历史上一样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完全是谢列平的个人魅力和风格让谢洛夫欣赏的缘故。就算最后失败了,多几年时间也会让他们这些人站稳脚跟,别像是秋风扫落叶一样被勃列日涅夫轻松的收拾掉。

“伊格纳托夫?”谢洛夫真想问问这位仁兄,你不会真的认为这么国内的强力部门是吃干饭的吧?如果不是,请问你怎么绕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关?怎么我这个克格勃主席就这么没有威胁力嘛?

谢洛夫想来想去,不知道这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政变的前兆,如果是孤立事件,那很好办,直接汇报赫鲁晓夫杀鸡儆猴,如果是政变的前兆就要慎重对待了。想了一下谢洛夫拿起来电话道,“特别调查部,加大力量调查一下伊格纳托夫,我要知道他最近的动静。记住不要打扰本来就在他身边中我们的人,你们进行独立调查。”

为了防止意外出现,谢洛夫必须用两批不同部门的人调查一件事,这是防止早先在伊格纳托夫身边的克格勃卫士已经被收买,虽说这种可能性很低,但不得不防。

还有就是谢洛夫必须马上见到谢列平,谢洛夫是独立的安全部门最高负责人,但其实他还有一个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谢列平。总负责人其实是谢列平不是他。见谢列平的原因不是汇报工作,而是谢洛夫想要知道谢列平目前对赫鲁晓夫是什么态度。这是判断伊格纳托夫单独的不满,还是有一定基础准备联络其他干部的判断标准之一。

第501章 政变注定失败

现在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谢洛夫经过试探发现谢列平没有明显对赫鲁晓夫不满,坏消息是通过对伊格纳托夫的跟踪调查,发现最近这段时间伊格纳托夫和波德戈尔内过从甚密,通过伊格纳托夫最近的行程,克格勃发现伊格纳托夫频繁的出现在苏联各地,如果进行有罪推定,波德戈尔内至少也没有对伊格纳托夫上蹿下跳的举动阻止。

事情有些大条了,波德戈尔内是分管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其实从科兹洛夫病倒之后,属于第二书记的权利被赫鲁晓夫分成了两部分,其实是三个部分。科兹洛夫病休后,赫鲁晓夫不得不对接班人问题作出重新安排,将勃列日涅夫和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波德戈尔内同时调入中央主席团,根据赫鲁晓夫的安排,勃列日涅夫担任第二书记,波德戈尔内管组织人事工作。最后一项不太明显的权利则交给了谢列平,党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席的谢列平的权力得到增大,增加监察外交部、军队、克格勃和公共秩序维护部的职能。

谢列平可以监察苏联陆海空三军和火箭部队,克格勃国内外特工和全体边防军、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和全国各地的警察机关,权力几乎赶超当年贝利亚时代的内务部。

历史上那次政变赫鲁晓夫面对的局面是这样的,两个接班人勃列日涅夫和波德戈尔内、控制苏联国内所有强力部门的谢列平,苏联经济方面的掌舵者柯西金、苏联思想领域的权威苏斯洛夫,中央主席团内赫鲁晓夫的支持者处在少数。但其实赫鲁晓夫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要克格勃不叛变事情还是可以控制的,那次政变中克格勃屏蔽了赫鲁晓夫和支持者的联系,让赫鲁晓夫的支持者无法回到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已经准备好了所有中央委员在莫斯科,第一轮罢免赫鲁晓夫的投票以一百比七十获得通过,赫鲁晓夫被罢免后,勃列日涅夫的当选则是全面通过。两轮投票让谢洛夫得出的信息就是,第一轮投票表明虽然中央主席团的重要人物都反对赫鲁晓夫,但中央委员层面哪怕勃列日涅夫已经做好了工作,仍然有赫鲁晓夫的支持者。第二轮投票则证明在赫鲁晓夫下台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是人们心中最适合的人选,他们相信性格温和的勃列日涅夫不会进行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