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矛直刺,新军熟练的扭动枪杆,一下子就从最后的那个义军的腹中带出了些粉红色的肠子。义军捂着创口,双腿却再也支撑不下去了,缓缓的跪倒在地,伴随着口中涌出的鲜血,意识也愈加的模糊起来。
“早知如此,还不如趁着有武器时换上几个鞑子的性命,也好过这般啊。”
义军倒下,新军上前给每一个死在河滩上的俘虏再补了一下子。意犹未尽的看过了这一幕惨剧,济度扫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刘成,对于这里也失去了兴致,转而向潼关方向而去。
解决了守军,新军全军进入潼关,我大清镇压抗清运动,在作战结束后最为常见的奖励和威慑手段也正式上演。
潼关之屠!
十三年前的弘光元年正月,豫亲王多铎率领八旗军及恭顺王孔有德所部攻陷潼关,将投降的顺巫山伯马世耀所部七千大顺军尽数屠杀。十三年后的今天,郑亲王济度则带着领侍卫内大臣鳌拜和汉军镶黄旗梅勒章京总理新军编练衙门会办大臣兵部左侍郎刘成在潼关再度进行了一次屠杀。
这一次,在解决掉守军之后,济度以潼关百姓附逆为由,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潼关百姓在明时有的是本地百姓,有的则是洪武年间潼关建卫时迁来的江淮人士,在此繁衍生息了两百余年。但无论是民户,还是军户,在清军眼里都只是屠戮的对象,用来发泄兽欲和借此震慑其他人的对象,仅此而已。
屠城进行了一夜复一日,新军与后续的八旗军联络上了,便留下一个营头在潼关暂时驻守,大军则继续向西,前往华阴县,以待吴三桂大军。
事实上,数日前,吴三桂在西安接到飞鸽传书就已经动员大军东进。原本按照吴三桂的计划,以胡国柱率军守卫潼关,杨珅负责延安一线的防务,而他则亲率这二十个营的西班牙方阵坐镇西安。
延安一线,杨珅所部主守势,只要拦住屯齐的偏师即可。而吴三桂所部则是要留在西安,一方面是凭借潼关之险来消耗济度所部的清军主力的锐气,待其师老兵疲再行出击,一鼓作气的击退这支神秘的新军;而另一方面,吴三桂手里的这个二十个营头,忠勇、义勇编练多年,但是身边有李国翰盯着,每年实际训练的时间也是很多,算上最近的这几个月,加在一起也未必能有一年的时间,至于仁勇、孝勇那十个营头就更别提了,自是要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训练。
这二十个营头,除了甘陕绿营还乡团的那些前东南经标,吴三桂挑选的都是从辽西就跟着他的老部下。比之胡国柱所部的那九千关宁军中还掺杂了原本唐通的那三、四千人马不同,这是他麾下真正的铁杆嫡系,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关宁军。
如此精锐,身经百战,将士们也都是见过血的,差的只是关于西班牙方阵的训练时间而已。吴三桂本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尽可能的通过训练来提升部队的对于阵法的熟练度以及各兵种、各部队之间的磨合度,只可惜这支新军却根本没有让他如愿。
接到消息,吴三桂便意识到了新军的强大,潼关恐怕是未必能坚持多久。眼见于此,他便亲率大军沿着渭水东进,可是等他的前锋部队抵达渭南县的时候,新军已然攻陷了潼关,可他对此却一无所知。
然而,渭水多沙,在明时其水运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官方除了明初时有过一次漕运外,无论是赈济灾民,还是向西北边军支应粮饷,采取的都是陆路运输,渭水之上的水运也仅限于民船往来而已。
吴三桂此前随清军前往西宁,征用了不少民船,接下来借助于民船之力完成了攻略渭水沿岸府县的帽子戏法。此后民船集中于西安,但问题在于,从西宁到西安,他麾下军队不过万人规模,而且还是借助于战马、牛车、驴车这样的畜力才得以完成。此番东进潼关解围,麾下数万大军,船只就只能尽可能的优先先锋部队和辎重,其他军队依旧要分批陆路行军。
西安府城的东门,大队的关宁军正在缓缓出城。由于屠了满城,西安府城里的百姓对于这支反正明军的感观还算不错,再加上唯恐其战败会殃及到府城的百姓,此番也是多有在路旁送行,为其鼓劲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