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被软禁安龙府后,军国大事皆由孙可望自决,再行通知了事,至于小事,则连告知都懒得去做。此间鲁藩改奉永历为主,事关正统,乃是真正的大事。况且,鲁王名义上还有两支大军——其一是定西侯张名振麾下的那万余大军,而另一支则雄踞浙西的陈文。但是郑成功的使者丝毫不提张名振之事,只说随鲁王逃亡福建的大军正在随郑成功围攻漳州,双方心照不宣之下,那么需要安抚的自然就只剩下了一个陈文。
事实上,现在孙可望并不甚看得起陈文,甚至就连郑成功也入不了他的法眼,只不过是一些在东南风雨飘摇的小势力,根本无法和他的大西军相提并论,但是心怀野望,有些事情总要提前考虑。
认可了兵部尚书万年策的建议,孙可望便将目光投诸到礼部尚书任撰和吏部尚书范鑛身上,无非是选择一个说得过去的封号,以及负责传诏的使者。
有郑成功的例子,封号自然难不倒任撰,至于传诏的使者,范鑛的提议孙可望也比较满意。只是未来得及将此事暂且了了,孙可望突然想起了让他有些不太爽利的耳闻。
“让那个叫张什么彦的大头巾充当副使,省得那厮闲着没事在安隆千户所鼓吹那些泰西的军阵和雇佣兵。”
孙可望所说之人叫做张恭彦,是云南东部的广南府的一个生员,当初曾随瞿式耜守过桂林,那支从澳门招募的葡萄牙雇佣兵曾经给他留下过很深刻的印象,甚至深刻到了让他这么个原本对西学敬而远之的儒生改为为其张目,似乎是认定了大明若是改练那个什么牙方阵的话,光复两京就可以到了轻而易举的程度。
安龙府自内到外全是孙可望的眼线,这个书生虽然还没犯了他针对永历朝廷的忌讳,但是鼓吹那些他根本不懂的东西,孙可望也不甚快意。眼下形势一片大好,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杀人,干脆远远逐之,最好是水土不服死在他乡才合了他眼不见为净的心意。
在场众人皆跟随孙可望多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人员很快就敲定了下来,这事情虽说是大事,但是利益方面却还没什么体现。
毕竟只是一个寄居于他人地盘的王爷和这个王爷手下的一个身处清军包围之中的武将,或许使者还没到地方就已经死了也说不定。至于什么监军叛乱的段子,孙可望只当是听了一个乐子而已,鲁监国没有做出决断,他同样不愿意当那个傻子。所以很快他们就把这件事抛开,继续商讨湖广、四川、广西的战事和官吏任用,以及云贵两个固有占领区的税赋,这些才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数日后,使者如约出发,他们会与郑成功的使者一道,沿着他们来时的那条自福建乘船前往广东雷州,然后进入广西,转道贵州的行程原道返回。先去福建的中左所宣诏,再前往不与明军占领区交界的金华,好把这件事情做个了结。
安龙府矮小的城门外,张恭彦与平日里还算要聊得来的一个文官——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林青阳依依惜别。二人平日里只是互相唱和的文字之交,但是这一次却略有不同,不过那个孙可望派去的使者与知会永历天子此事的使者同路,人就在不远,二人只是互道别离了片刻便就此作别。
永历朝廷的使者,确切的说是孙可望的使者已经出发,向着初步的目的地福建永宁卫中左所而去。而此时,中左所不远的金门,鲁王朱以海的居所中,众人还在为刚刚送到的消息而震惊。
数月前,曹从龙发动叛乱,试图利用陈文留在金华的守军去收复台州,为鲁监国集团作最后一搏。然而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陈文镇压,与事者大多被处死,就连金华府本地的士绅富户也都有被牵连的。可随之而来的却是陈文攻略衢州的进程被打断,清军莫名其妙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甚至平白无故的就重新拿回了战略主动权。
那份充满了怀疑和质问的奏章送到金门,鲁监国集团仅存的成员可谓一片哀鸿。长久等待中,这个希望已经在大多数人心中认定为不切实际,在沉默之中,只有极少数的官员还在为曹从龙辩护,对陈文进行无礼的指责与谩骂。
可是这一切已经无济于事,郑成功发给的粮食越来越少,除了张名振以外,其他勋贵都已经带着部下到郑军中效力,就连很多文官都投效其中。深知已经彻底支撑不下去了,就连希望也断绝的今天,鲁王朱以海选择了自去监国号,改奉永历为皇明正统,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能够保全颜面的事情,总好过被人当面逼着去监国号吧。
命运交于人手,等待着永历朝廷的处断的日子里,朱以海不止一次想过,若是曹从龙没有发动叛乱的话,或许一切还有转机。可是随着身边随侍的文官不断的对陈文的诋毁,朱以海很快就转而把幻想投诸在曹从龙叛乱成功,趁势收复台州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