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历史上,在鲁监国自去监国号改奉永历为皇明正统后,曹从龙便加入到郑氏集团之中,成了郑成功的弟弟郑世袭的亲信。永历十六年,郑成功在台湾去世,曹从龙与郑世袭的另外三个亲信策动郑世袭与郑成功之子郑经争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的爵位官职,并且收买了几个主要的台湾驻军将领。

郑世袭自立为延平郡王后,得到消息的郑经便亲领大军自厦门出发,很快便平息了这场以争权夺势为目的的内讧。但是随后的报复行动中,不仅仅是包括曹从龙在内的那四个郑世袭的亲信以及倒向郑世袭的台湾驻军将领,就连郑成功时代郑氏集团的财神爷,郑成功的堂弟郑泰也没能幸免,最终导致了金厦大批明军在唯恐遭到打击报复的情况下投降满清,郑成功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大军开始分崩离析,而郑经也只能缩在台湾一隅之地,再无如郑成功时那般独自北伐的可能。

这件事情郑经处置失当负有极大的责任,但是作为引发这场郑氏内讧的始作俑者,郑世袭、曹从龙等人同样难辞其咎。

只可惜,陈文对于十年后的那场郑氏内讧并不了解,对于曹从龙的认知也仅仅是知道此人表字云霖,是鲁监国朝的兵部侍郎,而且还是曹从龙来到金华府之后的事情。一向依仗着对于局势大致走向有所了解的他随着历史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以及对于细节处的不甚了了,这些都使得一股无力感开始涌上他的心头。

然而,现在却并没有时间可以用来叹息!

陈文麾下士卒大多来自于金华府,老巢被人夺占,顿兵城下怎么看都只有死路一条。想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回师平叛,可是平叛的前提却是设法回师。此刻清军被分割在衢州府城和江山县一带,一旦撤军被发现的话,很可能便会出现两支清军合流追击撤退中的明军,弄不好就又是一次半渡而击,而在撤退中被追上,则根本无法复制上一次那样临时改为强渡击溃清军的可能了。

该怎么办呢?

第六十五章 相见(下)

由于清军在龙游县的失利,陈文率领的浙江明军迅速包围了衢州府城,将驻扎衢州的清军以及援衢清军分隔开来。

此刻衢州府城之中拥有包括在此前受创的督标营以及衢州绿营和处州绿营一部,兵力尚有四千余人;而先后抵达江山县一带的援军是则分属于温州绿营的一个营八百人、福建建宁府副将除却留守的那一个营以外的两千兵马、以及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从江西战场上带来的那那支标营,兵力不低于五千。

而此时,明军围困衢州府城的大军则是包括南塘、义乌两个战兵营和半个东阳营、陈国宝负责指挥那个兵员不到千人的镇直属营,以及抽调而来的各地驻军、备补兵,战兵数量超过六千!

如此规模的大军,在单独面对任何一路的清军都能够处于兵力优势的地位,再加上此前督标营那样的精锐部队野战失利消息的传播开来,导致了衢州地面上的清军积蓄多年的心理优势全无,同时也失去了以往清军绿营面对明军、义军时那般勇气,明军在单独面对任何一路清军都处于压倒性的优势。

可是临敌退兵自古以来便是再危险不过的事情,弄不好就会从撤退变成溃散。军心即将不稳的明军必须暂避,到那时两支清军合流完毕,近万战兵在手,人多势众的陈锦势必会像疯狗一般追上来撕咬一番。

不可否认,曹从龙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陈文在前线和清军厮杀,而他则可以安心的坐山观虎斗,进而将实权夺占在手。

只不过,今天的陈文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文官监军的部将,大兰山明军的加游击衔守备,想要靠着这种卑鄙的手段来击败他,却要问问这支他亲自磨砺出来的大军答应与否。

命令始终守在帐外的张俊前去击鼓聚将,看着周敬亭兄妹二人惶恐、交集与期寄间杂其中的神情陈文却刻意流露出了一副自信满满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