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战壕后,握着步枪的李平一面猫着腰飞速朝着英军的战壕逼近,一面咬着哨子用哨声发布命令,先是联络哨,接着又是命令哨,在训练场上已经学会如何在混杂的哨声中区别军哨声的战士们来说,他们立即本能的根据命令进行着战术动作,尽管内心紧张无比,但战术动作却娴熟无比。
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严格的训练已经使得他们的很多动作都变成了一种本能,就像现在所展开的战术动作,甚至相比于排枪射击,这些战术动作或许更简单一些,毕竟,有时候,躲避是一种本能。
如果说中国军队与此时的各国军队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恐怕就是中国军队在进攻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有些分散的散兵队形,早在多年前的义军时期,就已经放弃了欧洲式的步兵方队,而改用散兵队形,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军事战术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之中,中国无疑领先于全世界,而现在,在都柏林,进攻的战士们呈现在英国人面前的正是多年军事战术变革的成果。
呈散兵线前线的部队在空旷的战场上形成一个又一个棱形的四人战斗队形的散兵队型,前两组八人、后两组八人,班长居中,一个班13人,这是标准的帝国陆军的战斗序列,而之所以能够实施这种战斗队形,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帝国陆军使用的汉式步枪 它可以提供远超前装枪的射速,这使得每一个战术小组的射击密集都相当于过去一个班的密度。火力密集的增加,正是战术变化的根本。
在一个战斗小组朝着英军阵地发起进攻的时候,已方发射的炮弹在他们的头顶掠空而过,不过与往日不同的是,却没有一发落到他们眼前英国人的防线上,这是远射,而英国人的炮弹却不断的落到他们的身边。
如果换成密集队形的话,也许这样的炮火会导致大量人员的伤亡,但是现在,英国人的炮火对于呈散兵线进攻的中国官兵来说,杀伤却是相对有限的,即便是一发炮弹准确的落在一个战士的身边,顶多也就是杀伤一个小组的战士,而不会对其它小组造成威胁,散兵线的距离保护着大多数战士,使得敌人的炮火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杀伤效果。
不过因为薄雾的关系,炮弹爆炸时扬起的硝烟似乎并没有往日那么浓,甚至都没有笼罩战场,而此时笼罩战场的只是班排长口中的哨子,战场上的哨声是单调的,而且刺耳的,那就像是知更鸟的鸣叫似的,在战场上回荡着,督促着所有人向前。
进攻、进攻!
对于李平一来说,现在他的脑海中,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进攻!
杀死敌人!
再进攻!
似乎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任务,也是他们的宿命,要么杀死敌人,要么被敌人杀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与往日不同的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带着口罩,而这些口罩都是在苏打水中浸泡过,苏打水并没有什么味道,但湿漉漉的口罩蒙在脸上确实很不舒服,可是没有任何人主动摘下口罩,因为在他们发起进攻之前,军官们就一再的叮嘱他们,必须要戴上口罩,在任何情况下,除非有命令,否则绝不准摘下来。
这些战士们并不知道,在苏打水中浸泡过的口罩可以最大限度的分解氯气,保证他们不至于为毒气所杀伤,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保护措施,也正是这一措施保护他们的性命。
尽管战士们都带着口罩,有着口罩的保证,使得他们不会呼入氯气,但是因为没有带护目镜的关系,当进攻的官兵们进入到已经变淡许多的黄雾的时候,依然能够嗅到空气中的怪味,而黄雾同样也刺激着他们的眼神。一些眼睛比较敏感的战士,更是被刺激的流出了眼泪,可即便是如此,相比之前的英国人他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毕竟,他们只是被残留的氧气刺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