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页

第五团的中校团长谢尔盖耶夫高喊着口号。这是一次上三千人规模的进攻。两个俄军团的主力全都投入进了战争,他们对于国防军的攻势就是以团为单位计的,连试探性的进攻都不用,谢尔盖耶夫和拉扎列夫两个团长都勇敢的走在第一线。

听到他们团长的怒吼,更多的沙俄官兵也从胸膛里面发出来了同样的呐喊。超过三千名的士兵,挺直了身躯,人人紧握住上了刺刀的步枪,随着挥着指挥刀的军官们大步向前冲锋。

士兵如潮水,奔涌沸腾。

俄军虽然是新兵为主,但就现在来看,他们并不缺乏勇气。士兵们一边前进,一边拉开阵型,摆出了一个标准的进攻散兵线!

时间已经是黄昏傍晚了,这是很多大规模进攻战的发起时间,因为不久后夜幕就会降临,夜色会为进攻中的俄军披上了一层掩护,国防军只能以照明弹来观察俄军的‘线条’。站在国防军一线阵地的郑国鸿和几个同样经验丰富的军官,面如凝冰的看着这一切!

冰是冷的,是沉重的,是坚固的,也是镇定的。

“发射火箭,进行阻拦射击!”

整个国防军面对敌人攻来的时候,那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一样,针对敌人的态势该怎么来应对,就怎么来应对。对付散兵,六角炮靠不住。而且六角炮还不能打霰弹、葡萄弹和开花弹,之前靠的只能是火箭弹,现在又多了火箭。

离远了有火箭,近了有火箭弹和臼炮,外加狙击手射击,再近了那就是枪林弹雨了。

“嗖嗖嗖……”

三百枚炮弹在短短一分钟里打个精光。那声音就像过年时放大版的二踢脚,非常尖锐。

俄军报复的炮火遂即赶到,但已经晚了。火箭发射士兵早已经撤退。

前文已经说了,火箭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很低,制造简单,发射更简单。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因为再牛逼的射手,也不敢保证自己打出去的火箭会不会飞到己方阵地的后头。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

碰到有逆向大风天气的时候,火箭在风力的作用下,真的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空中绕出一个弯,落向自己人的屁股后头。

俄军士兵很倒霉。但这就是战场,这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