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老爹的设想,未来的康国还需要向北扩张老大一块地盘呢,陈暺不卖力怎可以?
两亿债券的资金到手就成,这可是一亿八千万华元,换成银元那就是一千八百万。这些年白银的价格并没什么下挫,原时空银价下跌主要是19世纪后期,因该是7、80年代之后。那是诸多原因所造成的,包括苏伊士运河的通航。
眼下这个时空里,银价表现的还算坚挺。一千八百万银元那就是一千二百万两银子,放到我大清可是老大一笔的钱财了。
但是对于康国,不管是战争,还是本国国内的基础建设、工业建设、教育建设,那可都是无底洞。
石文轩就想到了发行公债。
国家发行公债是要有公信力的。
石文轩看着苏孟说:“康国当然有公信力。当今陛下是康王的亲爹,这就是康国最大的公信力!”当老子的岂有不管儿子的道理,而且石文轩他妹妹可是宫里头二十年的宠妃。现在固然是年老色衰了,但佛罗里达半岛那块宝地能封给康王陈暺,那就是陈皇帝对石妃情谊最好的体现。
石家在没有转移到美洲之前,在南中国和南洋,那也是一块金字招牌。
第1005章 对新帝的担忧!
发行公债,这是外国政府筹集资金应急的常用办法。英国政府外欠五六亿英镑,依旧能跟拿破仑大打出手,那靠的就是公债,也是国债。
英国从17世纪就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信用体系,到如今时候,发行国债已经成为了大英帝国霸业基础上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为大英帝国筹集了无穷无尽的资金。但这在中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陈汉刚立国那儿,也搞过国债——战争债券——土地债券——建设债券,只是税制改革之后,伴随着国家财政的日益充足,中原已然不闻‘国债’声十多年了。
苏孟对石文轩的‘振振有词’表示无语。石文轩这话还真是有份量,别说康王的母妃是皇帝老子的爱妃,就算是不怎么得宠的皇妃诞下的皇子,以当今皇帝的性格,那也没有不管的道理。
康国发行的公债,这实际上是在拿当今皇帝的信誉在作保。苏孟都可以预料到,今后那一连串的藩国藩王都会拿着自己老哥老子的信誉来贷款了。但这事儿报给皇帝了,今上绝对会默认的。所以苏孟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陈鸣也的确没有不答应的理由。金钱流动起来了才是金钱,否则再多的黄金也是摆设。
至于各藩国发行的公债,他也半点都不怀疑能否卖的出去,陈家皇室的信誉是很好地。陈汉又不是我大清?原时空的满清也发行过类似公债的证券,光绪二十四年,朝廷发行“昭信证券”,以应付甲午战争之后的财政困难局面。可是由于满清朝廷的信用非常成问题,而公债的顺利发行是离不开政府的信用的,所以,这满清朝廷发行的‘昭信证券’就成了一张烂纸,无人问津。后来,‘昭信证券’干脆就变成了清政府的摊派,好歹筹集了一点儿银子。当然,这些银子都用到了哪里,那就是个未知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