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世界史上,整个西历1786年,汉历承天十二年,东西方发生的最大最重要事件,西方的就是腓特烈二世的病逝,东方的则是陈鸣对安南的下手。
……
从承天十一年起,安南的局势就有些不安稳了。
不管是北郑,还是南阮,亦或是残清,在政治革新道路上都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南阮是标准的政治革新,走资本道路,君主立宪是一个大前提,原时空历史上的俄国、德国、日本,乃至满清和暹罗都是它的老师。
但是南阮王室虽然屈服了南京,玩了一把君主立宪,但是让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君主主动的放弃手中的权利,即使不是完全放弃,最初的时候只是放弃了不多的一部分,那也跟割他的肉没什么区别。
而儒家学说影响深重的南阮官员集团却是如同打了鸡血,这君主立宪,可不就跟‘圣天子垂拱而治’有同工异曲之妙?
所以南阮乱搅了。也亏得西山军不敢再进攻南阮了,否则南阮非真的软下了不可。
而如果说南阮是内部的权力争斗,而且双边因为头顶上有一座大山压着,都不能下狠手,反而迫不得已下形成了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
那么走国家资本路线的北郑就是真正的‘资本’线路出问题了,他们太资本了,也太垄断了。
改革之后,北郑的经济在最初时候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诸多私人企业的背后都有着靠山,都能跟军政集团扯上或远或近的关系,而老式的商贾被纷纷淘汰。
当新兴的垄断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向别的行业扩张,他们就开始大鱼吃小鱼,不停的兼并,从最初涉及的都是相对赚钱的行业,比如盐业、粮食出口,然后就迅速扩展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如老马在资本论里形容‘资本’的那样:资本主义来到世界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汗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和肮脏的东西!
安南这个地方,矿产众多,但大部分的矿产都在北部,尤其是红河以北地区,那里现在都被残清给占据着了。北郑辖区内的矿产也煤铁为主,那就全部是被政府收为己有了,强制性的收为己有。北郑朝廷手中拿的有中国给出的借款么,他们到也知道要强大,必须发展钢铁军工。而除了这些外,北郑之经济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盐、糖、粮食、铁、布匹等生活物资的纷纷被政府‘专卖’。
很难说这方面北郑和残清是谁影响谁的,反正两边开始的都有这种‘国家垄断’经济。且还都是大规模的政府专卖。
相对来说,北郑玩的还没有残清那般的彻底呢。后者连纸张、药材都给并入了专卖模式。
没有办法,人都是贪婪的,何况走歪了的北郑国家资本路线呢。这两年下来倒是没见到北郑集中力量干大事,反而是大规模的进入经济领域,官商彻底结合了。
历史上的国家资本线路,乃至于国家垄断资本是怎么产生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