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页

而当叶普根尼乘船从繁荣减褪的通州去到兴旺勃发的天津的时候,叶普根尼和策伯克多尔济看到了天津的繁荣,可更吸引他们目光的是天津城南的热火朝天。无数人拿着各种工具,顶着冰凉的海风,在天津城南那坑坑洼洼的水坑水泽处忙活着,却像是在添垫土。同时开展的还有道路修建和房屋。

天津城南的面积并不小,但之前的城南除了水坑水泽外,还有一条条河道。中国人并没有把所有的低洼处都给填平,一些水道和坑洼处还在进行着加宽加阔的挖掘。

也是今年的气温不算太寒。

明明张家口的气温就挺冷的,几百里外的天津却与之相差较多。

当然,天津的气温也到了零度以下,只不过天津城南的治理工程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就已开始了。现在这儿的劳工们已经不需要跳入水中、淤泥中忍受着冰寒,奋力劳作了。

需要的只是将先前填垫的已经有了基础的坑洼地底一点点平整,然后修筑道路、房屋,规划建设。

整个天津城南的治理工程投入的劳动力超过一万人,其中劳改营有五个,剩下的都是天津附近召集的壮劳力。整个工程至今耗资超过了三千万,天津另外投入的还有几万石粮食,和一定量的鱼肉蔬果。

没有办法,快速的城市发展让天津不得不向广阔又荒凉的城南扩张,而城南的治理工程不仅有天津政府的投资,连北直隶省府和天津的商贾、百姓们都在参与。

后者掏钱集资,而作为回报,天津府就给予了商贾们优先购买城南商业用地的权利,给予了百姓们优先购买城南田亩的优惠。

天津是可以种水稻的,城南本就水道纵横,水源充足,那里如果能好好地发开一下,商业用地且不去说,田亩绝对是一等一的良田。

整个策划算简直是‘划虚饼’的一个经典例子。

天津府将城南之地绘成图版,附属上城市建设规划图,哪里是商业用地,哪里是住宅区用地,哪里是田亩水塘,然后任凭掏钱的商贾和百姓们预购。

哪怕他们的胃口再大呢?想要一举成为大‘地主’。天津府也不管不问。

只要拿的出钱,就算是一个乞丐都有‘资格’。

但等到日后收缴欠款的时候,掏不出银子来,这‘资格’可就作废了。到时候商贾和百姓们唯一挽回损失的办法就是把‘资格’转卖他人。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些小商贾和小老百姓积极参与这样工程的用意。

就像那土地债券,有人就把天津府搞得这种‘集资行为’比作那土地债券。但事情报到陈鸣那里后,在他这个穿越者看来,天津府的作为更像是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