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页

就这船上船下的一步之隔,黄定友就觉得天突然间明亮了,空气突然的变清新了。

这就是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故乡时候的心情变化啊。

黄定友此次回来不是因为别的事,而是要担任李琨新成立的报社——《远东新闻》的副总编的。

当初在泗水,李琨接受过黄定友的采访,对他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黄定友的资历还是挺不错的,这会儿李氏集团要组建自己的报纸喉舌,李琨自然地就想到了自己唯一认识的黄定友了。而黄定友接到消息之后也惊喜万分。

他从一个记者直接蹦跳到副总编的位置,那完全是连升三级,是一个质的飞跃。

虽然这个报社还在组建之中,一切还都是虚的。可黄定友还是在吕宋之战即将拉开帷幕的时候,坐上了回上海的船。因为这家报社的东主是李家,它的背后有国舅爷在撑腰,有皇后娘娘在撑腰,前途无限光明。

“在下就是黄定友。”

码头外有不少举着牌子的老老少少,其中一个青年手中的牌子上写的正是黄定友三个字。

“黄先生这边请。马车在停车场。”青年热情的接过黄定友的藤条箱,这几年藤条箱、皮箱在中国大行其道,很多家庭都有这种箱子,毕竟出门在外它比包裹方便多了。

这个世界,不是谁都有条件带着成队的马车出门的,大大的实木箱子根本不是一半人外出时能携带的。

“小兄弟贵姓?你也是报社的人?”

“免贵姓林。是报社的办事员。我家就是上海本地的,报社的地皮原本是我家的,卖给报社的时候顺着就也塞了我这个人来。”

黄定友立刻对眼前的小年轻刮目相看,原来是位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啊。上海的地皮可一点也不便宜。

“黄先生,朱社长已经准备好相关的合同,随时就可以签定。您看您是先歇息一日,明天再去报社?还是今天就去看看?”

黄定友朗朗一笑,“当然是今天就去了。这坐船又不是走路,哪那么累的。”

“林小哥,且问一声,咱们这位朱社长是哪里人士啊?”

黄定友这问的可不是朱社长的籍贯,他要知道的是朱社长的身份来历,是何方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