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奥斯曼、印度和波斯也是有手榴弹的。这种炸弹是圆形的,外壳是铁制的,上端有一个火绳引信,使用时候用明火点燃引信,扔出去就可以爆炸。
在好莱坞的航海时代电影中其实就有很多这样的镜头,许多海盗船长都举着带引信圆形炸弹。这种圆形炸弹制作简单,高效实用,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和中亚已经广泛流传。
小山上有不少这种炸弹。在巴尔迪普的喊叫下,不少贵族和亲兵都点燃了炸弹,往山下的步兵战车扔去。
不过这样的努力无疑是蚍蜉撼树。
炸弹大多数都在山坡上就爆炸了,偶尔有几颗滚到山脚下的战车旁边,也丝毫伤害不了战车两厘米多厚的装甲。
战车完成了合围,火炮开始朝山上射击。
七十多门后装炮以十几秒一发的速度开始轰炸不大的山头,贵族所在的区域顿时火花四射。
山上的人们很快就发现反抗毫无意义,全部紧紧趴在山石后面躲避炮火。
二十辆步兵战车开动履带,开始朝小山上面压过去。
山上的贵族们偷偷将眼睛挪到山石的一角,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一点点靠近的钢铁战车。他们无比惊讶地发现,使用履带地战车拥有远超普通车辆的通过能力。虽然最平缓的东面山坡已经被山石堵塞,但战车使用之字形行走,居然从小山的东南方向慢慢推进到了山上。
巴尔迪普张大嘴巴,看着战车从自己的右边一点点绕了上来。
距离两百米,一百米,五十米。
战车右方的加特林机枪对准了巴尔迪普所在的一片山石。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战车一边往山头前进,一边使用机枪扫射石头后面的中亚贵族。
大口径的机枪子弹极具穿透力,从侧面射击的机枪往往能射穿一些山石,击杀山石后面的中亚贵族和亲兵。随着战车越来越往山头前进,加特林机枪的射击角度越来越宽,被山下炮火和山上机枪夹击的中亚人们一个接一个地中弹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