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王承恩叹了一口气,说道:“国公你直说吧,要怎样的条件,才能放了德王。”
李植看了看王承恩,沉吟片刻,说道:“要本公放了德王,也不是不可以。”
顿了顿,李植说道:“只是那样一来,本公随时有在天津、山东再受刺杀的风险。所以本公要求两地的各衙门把刑房的衙役、捕快、弓手全部裁撤。这些衙役、捕快和弓手贪腐成风养寇自重,统统赶出衙门。他们的经费交给本公,以后由本公雇佣‘警察’维持天津和山东的治安和执法。”
王承恩听到李植的话,脸上一黑。
这李植果然又狮子大开口,想借这次被刺杀的事情扩大他在山东和天津的权势。
如今李植在两地只有司法权,没有执法权。法庭判的案子靠有限的法警执行力有不逮,最后往往依赖虎贲师强行执行。如今地方上的治安还是由地方官的衙役和捕快控制,这些人不但依旧欺良霸善,而且行事往往和李植的法庭相悖。
李植要想完全控制山东和天津的秩序,必须取得执法权。
李植淡淡说道:“只有本公亲自来抓两地的治安,本公才相信没人敢铤而走险刺杀本公。”
顿了顿,李植又说道:“而且,执法权交给那些贪腐的官吏,老百姓倒霉。交给本公的话,本公选用精干廉洁的人马,可以镇压仗势欺人的豪绅大户,可以保证百姓的安居乐业。”
王承恩想了好久,最终没有和李植讨价还价,而是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咱家没法答应国公,还是要奏请天子。”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本该如此!”
王承恩不再多说,朝李植一拱手,大步走出了国公府。
……
乾清宫里,朱由检听到了王承恩的陈述,没有说话。他拿着一张李植发行的“一两”钞票,细细摩梭。
这纸币制作十分精良,首先选材是用上好的桑皮纸,其次纸上有水印。印刷采用的是五色套印,钞票上印满了各色图案,还在钞票的正面印了几行小得不能再小的细字。想伪造这样的钞票,起码要投资一、二万两银子制作纸张、雕版和模具。
比起大明宝钞,李植在钞票防伪上下了更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