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刘同家,对方的表现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改造大明的读书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的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耗费精力改造他们,还不如多培养一些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政工人员呢。
说好听点那是文人的风骨气节,说不好听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被惯坏了。
当然,明朝士大夫也不乏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心忧天下的良臣名士。
至少数千年来,士大夫中涌现出来的众多精英,他们确是华夏民族的脊梁。正如文天祥临死前在其衣带中所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还有明朝中叶的韩雍说的那句颇有代表性的话,“自古天生拨乱反正之大材,多见抑于颠危,见忌于群小,使之因挫辱排挤,以长养其刚大不可屈之正气”。
可惜华夏文人的气节,在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被满人用钢刀生生的斩断了脊梁,士人阶层一直引以为豪的浩然正气,也随之荡然无存,变得奴性十足。
现代社会很多清朝电视剧,文人形象也变得越来越猥琐。纪晓岚也算是传统文人吧,可他还不是天天跪在乾隆的面前自称奴才,叫的那叫心安理得。
人家和珅自称奴才那是天经地义,因为他本就是满人,你一个汉人,还是一个读了圣贤书的汉人,跟着人家和珅凑什么热闹。
第1173章 积极准备
卢象升回到沈阳就闭门不出,第二天离开了辽东,乘坐飞艇回了宣府。高建国和王和等人都赶到沈阳机场送行。
高建国看着逐渐远去的飞艇,转身笑着对周比利说道:“老周,这几天你一直陪着卢象升,你觉得能否吧他争取过来。”
周比利摇了摇头道:“难度很大啊,这几天我和卢象升在下面走了走,感觉他和大明传统的读书人没什么区别。我认为还是不要幻想着改造大明的士绅阶层了。与其在他们的身上耗费大量精力,还莫不如我们另起炉灶,培养我们自己的基层干部。”
王和点了点头,笑着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按部就班的进行实施。”
高建国沉声道:“我们远东已经培养了大批基层管理干部,放着自己人不用,何必去找他们。明年我们就要南下中原,还是那句话,对大明的各地那些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该杀就杀,绝对不能手软。对大明地方拒不配合的顽固势力,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干脆把他们迁徙到海外,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一六四三年的冬天,河套根据地格外的忙碌。
今年从大明北方接收的三十万流民,已经陆续开始进行紧张的冬训。西北野战军六个已经训练了几个月的新建骑兵师,也正在紧张的集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