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点了点头道:“老弱连这个冬天都没熬过去,剩下的都是青壮了。兄弟,我在东江镇的很多同僚的家眷也熬不过去了,现在全指着他们省出一口军粮在撑着呢。他们的家眷也想送过来,不知道这里收不收。”
李明想了下道:“收……让他们来吧,但是必须守我们的规矩,别想让我们特殊照顾,我们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
王波“噗通”的一声跪了下去,大声哽咽道:“兄弟,我替军中的兄弟们谢谢了,他们不求得到什么照顾,能有口粥喝就行。兄弟,你们这是大功德,活人无数的大功德啊。”
李明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他已经焦头烂额,不知道最后会来多少个辽民,真要是一下子涌过来十几万人,海洋岛这个移民营地说什么也装不下。
第174章 情况危急
晚上的时候舰队主力终于到了,李明连忙让大家招呼所有的流民喝了碗热粥,然后开始拼命的驱赶这些流民上船,连小一些的风帆船上都塞进去了二三百人,二号登陆舰甚至挤了将近三千人。总算是把海洋岛的辽民一扫而空。
舰队主力不顾疲劳连夜拉着岛上的所有辽民离开了海洋岛,以最快的速度驶往济州岛,尽最大的可能分流这些辽民,减少海洋岛的压力。
李明他们又是一通忙碌,大家已经两天都没合眼了,都在硬挺着。可是从各处驶来的木船还是源源不断的来到海洋岛。这些辽民已经饿得只剩下半条命了,他们满怀希望的望着前方那座海岛。
各种海船源源不断的向海洋岛汇聚而来,几乎把岛子围了起来,海上飘满了一具具辽民的尸体,都是在船上没有熬下来的人,就这么随随便便的扔下了海。
往这里驶来的船上,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死人,海洋岛上也在天天死人,已经挖了好几个大坑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挖着。
王波几天都没怎么合眼了,他带着近百条军船,一共运过来数千东江镇的明军的家眷,大都是像王波这样的把总、千总等底层军将的妻女儿孙,现在连他们都在挨饿,哪还有粮食给家人吃。
李明倒是没说什么,反正救谁都是救,如果这些明军底层军将的家眷都去了海参崴,三个月后袁崇焕就要杀毛文龙了,东江镇必然军心大乱,这些东江镇的底层军将没准就能被远东公司争取过来,到时候把他们训练一番,然后都送到马尼拉,那里就不愁陆军了。
这些东江镇的底层明军将士,都是和鞑子见过血的汉子。虽然明军战斗力低下,战斗力照鞑子相距甚远,可这其中的原因可就复杂了。为什么他们后来投降了满清以后,战斗力反而呈几何形上升呢。
唐朝末年的武夫当国,对后世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宋明两朝对军人变得非常刻薄,毫无地位,军人成了社会最底层的人,打仗的时候在前面当炮灰,用完后就是奴才,简直是不当人看。一旦军人失去了荣誉感与使命感的时候,这支军队也就成了靠利益驱动的匪兵。
这些天移民舰队的海军部官兵也累坏了,但是看着几万饥饿的辽民汇聚在海洋岛嗷嗷待哺,他们也只好不顾辛劳,在航行的途中采取轮班驾驶的方式,日夜不停的往济州岛接送移民。
这期间有一支庞大的朝鲜水师,共几十艘战船载着大量兵力驶出了朝鲜海岸,一路杀气腾腾准备收复被倭寇占领的济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