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财了,发大财了,天降大财,感谢官人,感谢天老爷'老妇最里面嘀嘀咕咕的说着一些胡话。
捧着捧着发现前面没有稻米了。
可再往前一两百丈的地方,老妇看到还有一群人。
老妇按耐不住心中的兴奋,疯狂的向前狂奔了起来。
整个管道上乱糟糟的一团。
老妇从人群中挤过去,果然前面还有粗心大意的运粮队伍没发现,掉了一地的稻米。
老妇拿出来了平时针线活的眼睛,在车轱辘印旁边的不放过一寸的找碎银子。
可这一次老妇没有那么幸运,带土的稻米没有弄到两把,一粒碎银也没有找到。
老妇瞅着附近几百务农的同乡人在管道上为了抢银锭打架的打架,为了捡一粒稻米开始挖官道的挖管道,老妇想再往前看看。
再往前一里地就是运粮队伍的尾巴了。
摸着口袋里面的一粒碎银,老妇下定了决心准备靠近一里地内。
跟老妇抱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十几人,十几人像是在百米赛跑,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青年小伙子,跑的太快了。
而且,有惊天大发现。
一个人,就在官道路中间。
一块十两的银锭就在路面上,安静的等待着小伙子拿。
老妇眼睛毒辣辣的清楚看到小伙子揣起银锭,二话不说跑下了官道往凤阳县方向跑,其他什么都不管。
老妇今年已经四十八了,腿脚虽然不便,却大喊了一声:‘那个小伙子捡走了一块银锭。’
一嗓子下去,青年小伙子被追野狗一样,被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追了起来。
可不知道是谁,又扯了一嗓子,‘前面还有碎银子,还有稻米。’
原本还在原地打架,有些人已经鼻青脸肿了,被这一嗓子喊醒来,一个被人在肚皮上踩了两脚的青年,看起来奄奄一息了,可听到这句话,一骨碌翻身便狂奔了起来。
太阳缓缓的从最中间落在了西山。
拉着金棺的运粮队伍,已经从凤阳县进入了怀远县。
可原本早稻田里收粮的凤阳县百姓,却从凤阳县一路跟到了怀远县中段。
老妇的老头子来了,老妇的两个小儿子,两个小女儿也来了。
老头子从旁边的水渠里面盛了一壶水,将一个大米团撕成四份塞给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然后安静的等在了怀远乡外面的一片树林子里面。
怀远乡的路口被县令下令,派兵守住,不让他们进,却也没有驱散他们。
为了捡碎银子和和在土里的稻米,他们广德乡的人都来了。
永丰,太平、清洛四乡的乡邻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到了消息,连夜拔营,倾巢出动的也跟来了。
五六千人蹲在了怀远乡外面的树林子里面,等待天亮。
这是大明九皇子,陛下亲封蓝城王的北上卫国戍边车队,拉着陛下亲赐的九五金棺,拉着几十万两白银,拉着数十万粮草。
明天天不亮还要继续出发。
一路走官道。
据说天灰蒙亮启程,日落在临近驿馆休息。
今天捡了半天有点累了,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碰碰运气。
老妇的确很累,由老头子守夜,老妇一觉睡到了被老头子在头上敲了十几下才醒来。
“蓝城王的队伍出发了,绕过怀远乡跟上去碰碰运气。”
……
澎!
奉天殿。
老朱目瞪口呆的狠狠的将凤阳知府递上来的奏章拍在了龙案上。
“蓝城王啸众聚首,招摇金棺过境,车马行走一路狂撒碎银一千余两,稻米百担,凤阳百信闻风而动,聚五万众跟随蓝城王北上行驾两百二十里。”
“有广德乡里张氏,捡十两银锭有二,碎银三两,稻米五斤,唤乡里七位堂兄,举亲朋好友百人之多尾随出凤阳县,行至怀远涡河畔,未有回头之意,其余乡众尽皆有此念。”
老朱当堂咆哮了起来,“反了,反了天了,蓝城王这是要造反吗?”
老朱都不敢想象。
若是朱棖走的方向不是北边,而是南边,现在已经裹挟五万民众来到应天了,按照那样的趋势,过三日便能裹挟十万之众来到南京城。
堪称最快速度的造反了。
宣国公、中书省令李善长紧闭着嘴巴,左丞相胡惟庸闭目沉思,兵部尚书林荣闭口不言。
主要是。
他们也是一脸的懵逼。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九岁的蓝城王一路向北途径凤阳,根本没有裹挟民众南下的意思。
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蓝城王这是要干什么。
“父皇,九弟肯定没有造反的想法,依儿臣看来,这是九弟的移民之策,父皇曾向塞北移民百万之众,然效果甚微,移民不足五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