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禀杨尚书,王副使,还有重大隐情相报。卑职大义灭亲举报外父杜有邻不轨之行的案子堂上当知晓,今日更要揭发李邕和本人外父杜有邻之间交往甚密,私言密语,有同谋之嫌。前面蒋青说的数笔不明支出,我却知道其用途,那便是用于结交杜有邻。至于结交的目的是否是要攀附太子殿下,或有什么另外的企图,便请堂上明察了。”

绕来绕去,终于合二为一,将李邕的挪用公钱的案子和杜有邻的案子并轨起来。杨慎矜松了口气,堂上众人松了口气,甚至连王源和李邕都松了口气。事实已经在面前,李林甫就是要一石二鸟,既将大火往太子身上引,又要将李适之等人一网打尽,目的很明显。虽然之前便有过这种猜测,但当事实就在眼前的时候,不免还是让人惊叹李林甫等人的胃口实在太大。

“李邕,以上指控你可都听清楚明白了?你挪用公钱交够朝廷官员贿赂往来已成事实,即便你否认也无济于事。现在本堂问你,对于杜有邻一案,你有何要说?本堂知道此案杜有邻是主谋,你或者只是从犯,若你能揭发杜有邻,那么便可将功赎罪,不涉家人,你明白本官之意么?”

杨慎矜已经不愿再多加遮掩,说的话已经直接了许多,他已经对王源失去了尊重,在他看来,王源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何必对他有所顾忌,他只想早些搞定此事。

李邕无声的站在堂上,长袍飘飘像是穿在一个木头人的身上,他知道接下来自己便要做出抉择。其实他的抉择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只有一条路走了。就算他不愿承认这些强加在身上的罪责,他也不会幸免。就算他不愿去诬告杜有邻,杜有邻怕是一样不能幸免。而自己难道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对之有愧的家人被自己牵累么?

关键时候,本就不是大公无私道德楷模的模范君子的李邕心里已经做出了选择,所有的一切污点都自己扛着吧,他只想为自己的家人遮挡一次风雨。而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杨尚书,王副使,罪官对所犯罪行追悔莫及。堂上指控除稍有出入之外罪官愿意全部认罪,罪官也愿意将功赎罪揭发他人,但求堂上开恩,能准予罪官机会。罪官愿意尽全力配合查案。”

杨慎矜抑制不住的站了起来,长吁一口气道:“好,也算是有担当之人,不枉李北海之名。本官敬你,本官不会为难你,只要你积极配合本官办案,便什么都好说。那么,来人,让他画押认罪吧。”

一名文书将长长的状纸捧在手里拿到李邕面前,另一名将蘸墨的笔提着递到李邕手里,李邕长叹一声提笔在下方画了个圈,啪嗒一声,手掌无力,墨笔跌落,地面污了一大块。

王源静静的看着李邕,他本想出言阻止他画押,但发觉这是不明智的,事情正在朝不可控制的方向走,王源皱眉苦思,心绪翻腾。

第221章 阻挠

杨慎矜抚须微笑,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李邕的案子不算什么,来之前一个最大的目的和挑战便是要逼得李邕出来证明杜有邻的罪行,因为即便有了柳绩的举报,其实对杜有邻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也无法将事态扩大。

原因很简单,柳绩的话没份量,人微则言轻,再加上以柳绩在京城的人品和口碑,以及同外父之间已经半公开的矛盾,这种揭发很容易被认为是泄私愤,也很容易便被反驳。但若是李邕出面举报,那便截然不同了。李邕是杜有邻的好友,又是地方大员,更是大唐名士,他的话的份量和柳绩不可同日而语。李邕一出面指证,基本上便坐实了案情了。

既然李邕已经画押,接下来的一步便是李邕出面证明杜有邻的那些所谓交构东宫妄议朝政的那些所谓的罪证了,杨慎矜决定趁热打铁,命人撤了状纸后高声道:“好,李邕,你有这认罪的态度这很好,总算你还没有糊涂。挪用公钱的案子基本上可以了结,那么现在本官问你,杜有邻和你交往时说过些什么样的话,有些什么样的企图,做了些什么样大逆不道的事情。你需得如实招来。”

事已至此,李邕也任人宰割了,惨白着脸低声道:“罪官遵命便是,堂上发问,罪官知无不言。”

杨慎矜伸手从袖筒中取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关于对杜有邻言论的指控,打算照本宣科一句句的读出来,并让李邕承认杜有邻亲口说过这样的话。这种办法是杨慎矜独创的审讯手法,简便快捷,快刀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