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大惊小怪道,但马上便另有人回应他:
“白痴,这只是用灰泥浇筑的,凝固以后便成了石壳子……可是真奇怪,这一带并没有火山啊,他们哪儿来找来这么多灰泥?还奢侈到用来铺路?”
——古罗马人用火山灰作为天然水泥,主要用于建筑,但也有少数用火山灰铺筑的道路,所以有去过意大利的人能辨认出这种水泥路面。当然这边的水泥路和古罗马那种其实有极大差异,但这些商人也不可能分辨那么清楚,一路上望着前后似乎永不到头的路面,一个个惊叹不已。
第五百六十八章 待遇变更(下)
不仅仅是道路,连道路两旁的景象也很让他们着迷,行道树在欧洲也有,但道路两边还有大量低矮的开花灌木形成花圃,明显也是人工种植,这就很少见了。海南岛气候温暖,这些花木的种类经过筛选,一年四季总有开放的,将路面染的姹紫嫣红,甚是好看。
“这简直是王公贵族的后花园哪!”
有人大叫道,欧洲园林风格讲究整齐划一,后世闻名的几座著名欧洲宫殿——比如此刻还未被修建起的凡尔赛宫,它的花园便是以大量规整几何形状的绿化植被和精美雕塑组合而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令无数王公贵族惊叹不已,并由此带动整个欧洲的风潮——巴黎风尚最时髦,便是从凡尔赛宫廷开始。
按照风景造园学说的某种理论,东西方对于园囿文化的侧重点不同,乃是因为各自的政治环境差异——东方长期大一统,尊卑等级规矩森严,故此士大夫们在评价园林方面的宗旨是以模仿山野意趣为佳——在外面必须要规规矩矩,回到自己家里么,总要讲究个自在随性。而西方则由于众多诸侯林立,长期战乱频繁,治园就很注重整齐划一,秩序排列——没办法控制外人,只好拿自家后花园里的植物排布排布,过过干瘾也是好的。
而眼下呈现在这批使者眼前的这条道路,其两边花木植物却正是严格按照几何图样拼接,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花木有序排列,极其规整——这其实只是因为当初道路的设计者没空在路边装饰方面下太多工夫,只在图纸上随便画了些几何图形而已,却正符合了这些欧洲人的审美观,以至于他们一个个都惊叹不已。
而每隔一段路程,路边在平坦宽阔之处还建有茶棚,有专人管理。外面设置有木台座椅,饮水渠槽,以供行人休息之用。这一行人在某处茶棚停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却又对树立在茶棚旁边的高杆路灯大感兴趣——这种长途道路上不可能象白沙港口从码头到市场的一小段路那么奢侈,夜间保证所有路面都有人工照明。但每隔一长段距离,在休息茶棚处设置路灯却依然是很有用的——夜间行人可以远远望着灯光走,不至于迷失方向。而且有灯光就意味着有人和服务设施,以及遮风避雨之处,尤其在夜晚和大风雨天气里,对行路之人将会是非常有用的帮助。
老戈曼对此大为赞赏,觉得这些茶棚的经营者很有君子之风——他以为这些桌椅棚凳,连同路灯之类都是茶棚主人自己配置的设施。但经过交谈询问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些设施都是修建道路时由琼海军方面一起配齐的,包括茶棚的经营者,也是由琼海军出面组织的一些当地孤寡老弱,或是伤残军人,在这里照料茶棚设施,一方面能从路政管理部门那里拿一份微薄工资,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日常经营中赚取一些利润——前者可以保证他们勉强温饱,而后者如果做得好,甚至有可能发家致富呢!
“这简直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君子国嘛……”
代表团里有几个第一次来到东方,却自诩对中国很是了解的欧洲人低声议论起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正是来自于那本曾经令西方轰动一时的《马可·波罗游记》。那个威尼斯商人所到达的中国——如果他当真来过的话,其实也只是中原王朝历史上寿命极短,秩序混乱,才仅仅延续了七八十年的元朝,但在马可波罗的叙述中却已经成了文明昌盛之地,礼仪教化之邦,一再称颂不已。
当然,在真正来到东方,接触到在东南亚这一带生活的本地人与流落南洋的华商之后,很多人又觉得马可·波罗纯粹是在吹牛。这里明明是一片落后野蛮之地,即使是大陆上那个明帝国,也无非和那奥斯曼土耳其一样,是在愚蠢而独裁的君主统治之下。所谓“君子国”,只是那个威尼斯商人自己臆想出来的理想乡而已。
而在海南岛这边,他们却感受到了一个与东南亚其他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的社会,先前一直被拘禁在战俘营里,与外界接触的不多,这样的感受还不算强烈。可现在,当他们被允许离开战俘营,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外界时,这种感觉也是愈发的强烈起来。
路上的惊讶才仅仅只是个开始,更令他们吃惊的内容还在后头——经过半天长途跋涉,差不多傍晚时分,他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琼海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