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们一个两个有用的话,咱大明还能出这么些事吗?!”
“都给朕闭嘴好好听着!你们当中的某些人,待会儿朕再跟你们好好算账!”
老朱同志的熊熊怒火,立马就让那一众官员噤若寒蝉。
下一秒,满是愤怒的老朱同志就看向了吴伯宗,但那张脸上却立刻变作一片微笑,语调也“温柔”了不少。
“来,吴家小子,甭搭理他们,继续说。”
一众官员无不在心底默默吐槽道:“好一个教科书式的‘翻书变脸’!”
不过,老朱同志的这样一番表现,却是让吴伯宗感到十分的意外。
在他们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心中,皇帝的形象都是默认的那种严肃深沉、霸气十足。
可是眼前的老朱同志,却给了他截然不同、意料之外的感觉。
霸气和威严自然是有的,但同时,又有一种好像自家爷爷般的亲切,比想象之中,要平易近人的多。
被老朱同志这般特殊的“温柔”对待,方才被那些官员“恐吓”的紧张瞬间消逝的干干净净,吴伯宗在心底赞叹一声“果然是位明君”后,便开始自信阐述起来。
“如今陛下虽然完成一统,可大明却仍在战乱之中。”
“除了北方的元朝余孽,大明境内,也还有着一些势力作祟,心怀不轨。”
“而长时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我大明百姓的人口锐减,相当缺乏劳动力。”
“所以,除了方才伯宗所提及过的硬性条件外,学生以为,还需要让耕种的农民们,免除后顾之忧。”
吴伯宗顿了顿,继续说道:“众所周知,真正完成耕种的,大多数是一些中壮年,虽然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农民为了生存,仍然在坚持耕种,但是他们体弱多病,实质上已经成为了各户的负担。”
“而所谓‘后顾之忧’,指的就是妨碍农民们耕种的琐事,其中,就以照顾自家老人尤甚。”
“元狗赋税繁重,使得我大明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已经积弱多年。”
“甚至一些穷困家庭,连老人逝世后的坟地都无力承担,让很死去的老人无法入土为安。”
“就这样的生活水准,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安心耕种?”
“虽然现在陛下已经尽力改善百姓生活,可短时间内,每家每户仍旧无法保证全家都能吃饱吃好。”
“这样一来,上了年岁的老人,又会帮助自家耕种,可其中大多数不但无法正常耕种,还会因为辛劳病倒,让自家雪上加霜。”
“所以学生想到,朝廷是否可以对达到一定年岁的老人给予补贴,甚至……可以直接拨款出资,建立专门供养老人的朝廷机构。”
“如此一来,各家各户非但不用为自家老人的这一口饭发愁,而且还会因为家里的老人得到朝廷资助,视线真正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没有了供养老人的负担,那些可以耕种的年轻人,便不用再分心,可以全心全意的进行农耕。”
“如果朝廷能够这样做的话,既可以减轻百姓负担,促进农业发展,还可以实现陛下的重‘孝’理念,让大明百姓各家各户和和睦睦。”
众所周知,因为咱们的老朱同志本身就出身于底层阶级,所以他对黎民百姓的重视,要远远超过其他名门望族出身的皇帝。
历史上,朱元璋本就十分重视孝道、尊重老人、善待百姓,所以说,吴伯宗说的这些话,每一句都实打实的贴合了老朱同志的心意!
“好!”老朱同志一巴掌重重地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可谓是龙颜大悦!
“吴家小子,你说的好!”
“深得朕心,深得朕心呐!”
老朱同志满面笑意的看着吴伯宗,那是一个越看越喜欢,稍稍思索了一下后便开口道:“那咱就粗略的提出一些想法,其他的,全部都交给你来办!”
“嗯……家中有八旬以上的老者,每月必须给予一定的物资补助。”
“八旬以上,每人每月五斗米、三斤酒、五斤肉!”
“九旬以上,每人多加一匹布帛和十斤软絮!”
“这应该足够让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不挨饿受冻了吧?”
听到老朱同志的话,整个大殿里的人都是一脸惊讶。
要知道,不仅是在眼前这样的苦难时期,即便是放眼整个大明,老朱同志刚刚所提出的补助,都足够让一个老人家,过上十分殷实的生活了。
虽说在这样的时代,医疗卫生条件并不完善,导致能够活到八十以上的人数并不多。
但好歹是一整个大明,即便是笼统的来算,这样的一笔补助对朝廷而言,也是不小的开销了。
有此可见,老朱同志是真的为吴伯宗的提议而高兴,并且全力支持,也是真的在乎民生。
而吴伯宗也是欣喜不已,这不过是他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没想到一提出来,就被朱元璋给采纳了。
不过,就在吴伯宗以为这就已经结束的时候,却发现还远远没有。
吴伯宗正要向老朱同志道谢时,老朱同志又是开口说道:“家中善待老人的,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
“对于不守孝道的,要严惩不贷,而那些证实善待过自己长辈的,在他们年过六旬之后,便可以享有八旬老者的同等补助!”
“另外,吴家小子你刚刚说的那个什么……什么供养老人的机构……”
“咱想了想,就叫做‘养济院’吧!”
“先在京城建上一间,全权由吴家小子你来负责!”
“伯温,你给吴家小子辅助一二,不是特别重要的,就由你们自己做主好了,无需再过问咱。”
听到老朱同志的这番决定,吴伯宗更是受宠若惊不敢相信。
要知道,朱元璋刚刚所提出来的那些补助物资和扶持政策,换算过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