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页

很明显,这些事情并没有人得到明确的回答。营长一脸不爽,却又在这乱糟糟的环境下无可奈何。看得出,部队远没有来得及解决这些细节问题。

这些纷繁的问题如同养料一样滋养着他的心情,让马晓明的心情立刻变得好了许多。决定亲自指挥一个团部队作战时,马晓明的心情颇有些压力。身为一名师长,如果指挥团级战斗成功,大家只会觉得这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他指挥的战斗失败,甚至不用失败,只要仗打得不够好,很多人看待马晓明的眼光里面自然就会有异样。马晓明最终决定自己指挥战斗的理由很简单,他真的怀疑自己指挥一个团的能力。不知道别的师级干部是怎么完成职责的,当马晓明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时候,他可不会转过脸装作看不到。

在战斗没有结束之前,马晓明就已经把很多战斗中应该考虑的条例列入战斗总结会议的讨论列表上去了。常见问题数量有限,常见问题解决的越多,部队的战斗效率就越高。身为师长,评定部队的标准绝非是部队能否给师长打胜仗。马晓明坚信,师长的责任是建设部队,任何建设工作都是这么一砖一瓦,一个个小问题。战争的胜负,只是个水到渠成的问题。

“马晓明两个多小时就把部队开走了?”军参谋部里面对此议论纷纷。参谋们佩服的有,讶异的有,不是特别明白这里头代表的意义的也有。

光复军的部队里面人员是来回调动的,政委相对调动的比较不频繁,军事主官与参谋之间职务轮替的很快。一般来说是先做军事主官,再调到更高级的参谋职务上工作,参谋水平得到认同之后,才会出任同级别的军事主官。参谋们深知部队开拔时候要考虑到何等细密的工作,马晓明展现出来的能力的确让这帮人非常佩服。

不过24军的军长、政委、参谋长三人并没有参与评价。三人在开会,政委胡大奎问参谋长祁睿,“祁参谋长,你同意袁世凯按照一定程度组建日本和高丽部队,是不是不够谨慎?”

祁睿立刻答道:“这些部队如果能够承担起一定的作战,对我军是个很好的补充。毕竟美国据说现在有6000万人口,按照30的人口可以投入战斗来计算的话,他们能够投入到战斗里面的大概有1800万。我军如果维持200万的一线作战兵力,每个人就得杀9个。如果高丽和日本能够提供100万的辅助战斗兵力,那么每个参战的平均只用杀6个就够。这能节省时间。我军也能少牺牲人。”

如果是几天前,祁睿大概还会前三年后五载的把动用高丽和日本部队的诸多事项进行一番全面思考,现在的祁睿只是简单的讲述着他的想法而已。对当下的祁睿而言,杀美国人仅仅是一项工作而已。祁睿作为工作的执行者,自然要尽可能的用一种理性态度去考虑。

例如跟随马晓明一起出发的还有一个由四个标准连组成的日本仆从军的营级战斗单位。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战斗后解决不适合光复军完成的工作,也就是按人头收费的管杀管埋的工作。打扫战场上的美国人的财物,则是日本人承担这项工作的附带绩效。

祁睿曾经为这些事情烦恼过,现在他觉得以前的自己真的好怪,这么简单的事情有啥可以自寻烦恼的呢?

祁睿不烦恼了,可政委却明显有些烦恼。胡大奎继续问道:“让日本人进行一定的培训,并且接受我们的装备。这么做是不是有些过了?”

“第一,同样的装备有利于降低后勤压力。我们提供给日本仆从军的只是步枪在内的轻武器和迫击炮以及枪榴弹在内的武器。这不会让他们在作战上学到我军的精髓。第二、日本人在我们面前是仆从军,这个没错。但是日本人当了仆从军,却并不意味着日本人就不怕死,更不意味着我们驱赶着日本人去战斗的话,日本人就会欣然从命。所以一定程度的训练可以让日本人相信他们降低自身伤亡。这是有利于战争的选择。”

祁睿从容不迫的讲述着理由。等他讲完之后,军长不吭声,政委也没有再说什么。胡大奎政委对于日本的部队被祁睿平等对待并非很认同,哪怕是祁睿的理由很充分的情况下,他心里面总觉得日本不该和中国一样。对于胡大奎政委来看,既然不是平等的两部分人,某一部分人受点欺负就是必须存在的。

可是祁睿这年轻参谋长从气势上有些压倒胡大奎了,如果胡大奎没办法重建对祁睿的心理优势的话,一个不能承担责任的政委,或者说一个不能逼着部下背锅的政委,发言权就非常有限。

“我们姑且先这样吧。”见到祁睿表现出来的这股子劲头,军长郑明伦率先决定退让。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让‘太子’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可郑明伦相信,直面和一位野心勃勃的太子对抗是很不明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