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页

机会以及机会带来的晋升对那些人来说只是父母手里权力来交换,甚至是更直接的命令而已。可对于李延年这样出身底层的人来说,任何机会都必须去争取,去申请,去恳求甚至是哀求。

机会稍纵即逝,而且机会带来也未必是通向光荣的阳光大道。从河南南部一个穷的饭都差点吃不饱的农村处的年轻孩子,晋升把他带到了一群早就高高在上的人中间,接下来带给李延年更多的是被排斥的回忆。那个圈子对下层出身的人有种本能的排斥。

李延年并非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但是这些年的经历让他自然而然的对上层出身的那些人有种排斥。所以直觉的感到祁睿也是那个高高在上的阶层,李延年不自觉的就拉开他与祁睿的距离。

祁睿并不知道这位同组的同事为何这样,他有些讶异,觉得李延年这家伙有点怪。

第166章 危机扩散(八)

领导的处置高效的很,培训课程安排在工作结束之后的时间里面。除了白天要继续大量不熟练的工作之外,年轻军人们还得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习。

李延年在这个过程中心情复杂,他发现自己积累起来如何“求人”的技巧正在被祁睿快速学去。想求人就得让被求的人高兴。想让人高兴可不是容易事,例如帮着老师擦黑板,例如给老师打水。例如给老师的凳子进行调整。在李延年的经验中,别看这些都是小事,对于个人的影响远比看起来要大的多。

别看祁睿不吭不哈,当李延年把自己的技巧给用上之后,这位公子哥很快就学到了其中的精髓。而且祁睿明显避开了李延年已经插手的部分,祁睿就在开关窗户,调整热水壶等方面上做出了调整。但是在让老师讲课更舒适的角度来看,祁睿的做法与李延年如出一辙。

如果仅仅是这点,李延年还不会有太大的感觉。祁睿毕竟是学,是在李延年后面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李延年很快就发现祁睿的特色。他总把老师头一天讲的东西应用在第二天,第二天听课的时候又把当天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解决的思路向老师提问。

相同的工作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祁睿采取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模式,老师讲起来就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同学们听起来也感同身受。这一来一往,教课效率大大提高。祁睿带头这么干,同学们也跟着这种步调走。工作当中遇到的核心问题就从不会,逐渐变成了能否更好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面对这种需要耐性的工作。

接下来,早上的早操,10点钟开始的20分钟运动,午休,下午的中间运动,都在祁睿带领下被充分利用起来。工作当中积累起来的烦躁经过一阵有效的运动之后消失了,大家对运动的认知都加深了不少。

李延年的心里面固然对祁睿很佩服,不过一种对立的情绪有增无减。按照李延年的经历,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拉进和老师的关系。老师更多的讲解能让李延年得到比旁人更多的感受,老师针对李延年的点拨让他能有拨云见日的提升。

祁睿的做法无疑充满了公子哥的作派,那些珍贵的点拨被普及给了每一个人。李延年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但是李延年感到了“危机”。以往被老师的重视不见了。

军人不是文官,统计类工作要干,日常的训练也不能少。技术进步明显,这个工作组就调整成了半天工作,半天训练的模式。李延年对祁睿的不满再次加深了。祁睿的训练模式明显和其他人不同。例如仰卧起坐,别人一般都是整个上身全部抬起,上半身坐直之后继续向前俯身,头碰到膝盖。祁睿两只手拽着毛巾的一头,毛巾中部兜着脖子,只是让上半身稍稍离开地面。这种模式并非离经叛道,不过军队都喜欢更强有力的做派,这种模式现在很多基层不再是主流。

“投机份子!”李延年心里面给祁睿下了个定义。

投机份子都是很奸猾的家伙,当祁睿在所有训练项目都用很有效率的办法完成之后,李延年认为祁睿这就是偷懒。凭什么别人挥汗如雨,这位公子哥就神定气闲从容不迫。等到刺杀训练开始,李延年就觉得来了机会,刺杀是李延年最精通的项目。在他所在的部队里面,论起刺杀水平,他是公认的第一,军事标兵。每次军里面的演示中,李延年都会被选中。在这个领域,他终于有机会好好的让这位公子哥知道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