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得到了妻子的预警,罗大纲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询问的人。那就是和罗大纲一起进军江西的第一师师长韦昌荣。交接完了武器之后,罗大纲立刻就前去找韦昌荣。

在第一师指挥部忙着的韦昌荣听到了罗大纲提出的问题,脸色登时就变了。他把罗大纲拽到了一间小办公室里头,这才向他解释了这件事情。

光复军对于抢掠的惩处很重,所谓乱世用重典,这等雷厉风行的杀戮就是要达成威慑宵小的作用。罗大纲把梁长泰的弟弟梁长安为首的水贼团伙送去公安局,公安局很快就把人证物证整理,对梁长安在内的团伙进行了审问。有押运员等人证,事情处理的很快。第二天,公安就把这帮家伙给送去了隔壁的检察院。检察院迅速立案,对面的法院接着审案。三天内,经过了全套司法流程,梁长安一伙就被判处了死刑。在法院外面,贴了有审判水贼的公告。

光复会内部消息流通体系中也包含这个司法公告,现在负责炮兵培训的梁长泰在学习中看到处决公告,人名、地名、还有作案地点,梁长泰觉得自己不能对此事坐视不理。他跑去监狱一看,果然是他弟弟。

罗大纲听完之后倒也放了心,以前罗大纲曾经觉得光复都督府搞的这套公、检、法的体系很繁琐,现在看起来反倒对大伙很有利。抓水贼是罗大纲的工作,若是罗大纲不抓水贼,韦泽是不会放过罗大纲的。再说事前谁也不知道那水贼是梁长泰的弟弟。虽然梁长安这帮水贼是罗大纲他们抓的,可梁长泰也没理由把这笔账算到罗大纲头上。

然而韦昌荣神色严肃的向罗大纲说道:“罗参谋长,这件事你就当不知道。什么也别说!”

“呃?为何?”罗大纲讶异的问道。韦昌荣的态度未免有些太奇怪,这不能不让罗大纲警觉起来。梁长泰在光复军中不是个有名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像东王杨秀清的叔叔那样生猛。可韦昌荣为何如此在意呢?

韦昌荣问道:“罗大哥,我问你个事情。你觉得梁长泰的弟弟该不该杀?”

罗大纲一时竟然回答不上来,若是把梁长泰的弟弟当作水贼来看,那自然是没得说,必须杀。但是,把这个水贼当作梁长泰的弟弟,那就牵扯了比较复杂的人事问题,杀了这个人,肯定就削了梁长泰的面子。所以想了想,罗大纲发现自己还真难回答这个问题。不过罗大纲毕竟是五十岁的人了,他换了个角度,“韦军长你怎么看?”

韦昌荣没有因为罗大纲这么狡猾的回答而生气,他向罗大纲介绍了一下光复军的司法体系。光复军的司法体系中,立法与执法是分离的。立法权当然在光复都督府手中,早在韦泽还是太平天国齐王的时代,这个体系就已经确立了。虽然那时候大伙还不太明确的认识到这点,可韦泽搞军事法庭的时候,所有的条款通过的时候,高级军官都要听管立法的人员解释法律条款,最终投票拍板。

关于杀水贼的相关法律条款,以及做出在广东镇压各种恶心团伙犯罪的政策,梁长泰身为光复军的高级军官,身为光复会的会员,他都参与了讨论,并且投票赞成。所以司法体系执行的政策已经法律条款,都是梁长泰自己明确支持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梁长泰不想杀他弟弟,可大伙都没办法公开说饶过梁长泰弟弟梁长安的话。

当时定军法的时候,所有参与审定的人都有一个共识,这是韦泽当时毫不留情指出的问题,“若是自家人犯了法,怎么办?!”

光复军现在的司法体系完全脱胎于军法,在战场上自家人若是临阵脱逃,是根本不用考虑法外施恩这等好事的。能够不牵连家人,大伙就觉得是相当的仁政了。根本不用考虑说杀不杀的问题。

现在大伙都知道初到广东,若是不能迅速站住脚,倒霉的是整个光复都督府。被清军夺回广东,连梁长泰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从上到下,没人敢出来说话。

听了韦昌荣的解释之后,罗大纲心中更是安定。见识过东王跋扈,见识过东王家属的胡作非为之后,罗大纲对这种裙带关系深恶痛绝。他其实很希望能够通过杀了梁长泰的弟弟来整肃内部纪律,别t弄得跟太平天国一样。

罗大纲对韦昌荣表态了,“若是梁兄弟找我说项的话,我就说依法办事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