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韦昌荣连忙替雷虎说话,“这次战斗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夺地,攻下瓦窑镇,就到了扬州城下啦。这是场胜仗!这是场胜仗!”

这的确是场胜仗,哪怕是过程再憋屈,结果却是很好。韦泽笑道:“雷军帅拿下了瓦窑铺,参与救火的过程中保证了部队纪律,与当地群众也解开了各种误会。我觉得打得不错,如果非得说这里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我们队清军与地方上百姓之间的关系了解的不够,所以才在判断上有了偏差。所以这次我们先进扬州,对于之后的战斗且不用那么着急!”

有韦泽发话,对这件事的讨论暂时到此为止。清军撤离瓦窑铺之后,扬州的北大门算是打开,韦泽的船队沿着运河驶到扬州城,一路上再也没有清军阻挡。

韦泽的帅船到了扬州城外码头停靠之后,他刚下船,就见到一群陌生的太平军将领们已经在码头上等待韦泽。见到韦泽,扬州守军将领中居中的一名穿的三十多岁的男子上前向韦泽行礼,“齐王,属下曾立昌参见!”

“曾丞相请起!”韦泽里忙上前扶起了曾立昌。曾立昌官至夏官又副丞相,在太平军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原本是林凤祥的部下,在林凤祥突出清军对扬州的包围圈北伐之后,曾立昌带领部队死守扬州一年多,力保扬州不失的功劳的确非同一般。至少韦泽挺欣赏这个人。

“齐王,不知齐王准备驻扎何处?”曾立昌询问道。

“我军此次前来就是要击破江北大营,离清妖越近越好。”韦泽答道。

曾立昌也不客气,他立刻欣喜地答道:“若是如此,还请齐王驻扎在城南,清妖在城外就有营寨。”

“好!”韦泽更不客气,他来扬州就为了打仗,有曾立昌这样不矫情的家伙合作,自然会轻松很多。

曾立昌立刻在前面带路,引领韦泽等人入城。韦泽是第一次到扬州,对这座重要的城市,韦泽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扬州十日,其次的就是扬州瘦马。再次就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写,“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更靠后的则是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那段极尽悲凉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总之,一谈起扬州,绝大多数都是失败与悲凉的感觉。剩下的则是扬州风月女子的事迹。

韦泽亲自带兵南下扬州之后,他算是明白为什么扬州总是如此悲催。只要突破淮河,从淮阴到扬州是一马平川。除了陆地平坦,还有运河与湖泊,还有大量可以征集的民船。在这样的水路上行军,内河晕船如韦泽这样的家伙都能顶得住。

这一路之上都是平原,筹集粮草非常方便。偏偏扬州却是从运河进入长江的最后一座大城,南方的政权在比较强势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采取了守江必守淮的战略。而南方政权一旦衰败到守不住淮河,他们为了抵抗来自北方的侵袭,守住长江北岸的最后据点,他们都要在扬州做最后的努力。扬州沦为战场的命运不可逆转。

韦泽左右打量扬州城路边的,却见房屋都很漂亮。太平军守城一年多,但是扬州城的百姓却没有太过饥饿的模样。这除了能证明曾立昌颇为善战之外,扬州此地盛产粮食的环境基础也不能无视。

既是大城,又是要地,还是极为富裕的所在。韦泽总算是明白了,扬州作为南方在江北负隅顽抗的最后战略要地,留下纪念战争的哀怨诗词就并不奇怪了。

“幸好我是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韦泽忍不住在心里面叹道。1854年的扬州城挺有韵味的,尽管韦泽为了建设工业的话可以毫不犹豫的对这座城市进行全面的“改造”,但是这也不能不让韦泽赞叹这座江北名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