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三世肯定不想看着那些优秀军人退出现役,于是就有了和兰芳的合作。
在威廉三世和秦致远的协议中,德国国防军将会以团为单位加入到兰芳军队序列中,成为兰芳外籍军团的一部分,在为兰芳征战的同时,也为德国保存军事方面的火种。
当初的协议到现在已经有五年多,在这五年多中,已经有三批大约二十万人次的德军部队在兰芳外籍军团中服役,这些德国人广泛分布于兰芳的海陆空三军中,甚至是最新的空降兵,也有德国一个团的编制。
这是一份双赢的协议,德国因此保留了军队的火种,一部分德国军人在兰芳军中得到历练,在为兰芳征战的同时,德国军人也学习到兰芳先进的作战理念,接触到更多的新战术、新武器,这是威廉三世最看重的。
兰芳也为此获利极多,秦致远和威廉三世当初订立口头协议的时候,秦致远就要求威廉三世做出一个承诺,如果有德国军人在服役的过程中要求加入兰芳国籍,德国政府不能设置障碍,必须要为这部分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能够顺利加入兰芳国籍提供便利。
对此威廉三世虽然有所不满,但出于大局考虑还是同意了秦致远的要求。
德国人加入兰芳国籍也没什么不好,有可能这会让德国损失一部分人口,但同时,这部分人加入兰芳国籍,也会加深兰芳和德国之间的友谊,和损失人口相比,这方面给德国带来的好处更多。
兰芳军人在世界大战中的表现给威廉三世留下了深刻印象,威廉三世打心眼里不愿意和兰芳为敌,甚至在威廉三世心中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如果德国能和兰芳联手,那么不管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威廉三世都有信心战而胜之。
军事合作协议的签订,等于是把当初秦致远和威廉三世的口头协议落到纸面上,威廉三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不为兰芳从德国移民设置障碍,兰芳要付出的代价是在为德国军队保存火种的同时,在适当的时候要帮助德国重建军工体系,并为德国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援助。
这个援助意义重大,德国国内目前几乎没有军工产业,德国的军工巨头们因此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主意,把兵工厂开设到德国临近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
兵工厂虽然得以重建,但德国此时的军工实力已经损失极大,特别是在科研这方面,因为兰芳当初的掠夺式搬迁,德国几乎损失了所有的科研力量,所以现在德国在军工领域全方位落后于兰芳,特别是在发动机领域。
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不允许进行发动机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德国甚至不准拥有飞机工厂,哪怕是生产民用飞机也不行,这导致德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目前还停留在世界大战阶段,甚至还有所倒退。
而兰芳自从世界大战后在航空这方面进步迅速,和世界大战时期相比,兰芳的航空发动机已经更换了两代,从最初的“鹰隼”上使用的单排气冷星形发动机到现在“袋鼠”上使用的双排气冷星形发动机,兰芳在航空发动机上的进步日新月异,目前航空发动机的功率要超过世界大战时期一倍不止,而因为气动外形的优化,飞机的整体性能更出超出这个时代其他所有国家的战机。
威廉三世对于兰芳在飞机上的进步羡慕不已,特别是在见识到“袋鼠”的性能之后,威廉三世对“袋鼠”非常感兴趣,甚至如果不是因为英、法等国的限制,威廉三世现在就想订购一批“袋鼠”。
其实“袋鼠”对于德国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德国距离最大的敌人英国之间只有一海之隔,直线距离不过是六七百公里,如果德国飞机从汉堡出发,即使是距离最远的北爱尔兰也不过是一千一百公里左右,哪怕德国空军只装备“鹰隼”,攻击范围也可以覆盖英国全境。
这也让威廉三世深感生不逢时,如果世界大战时德国能拥有“袋鼠”——不,哪怕是“鹰隼”这样的轰炸机,世界大战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