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收音机,还停留在真空管阶段,真空管收音机的功能不算太好,体积也相当大,兰芳的科研人员用尽了所有办法,也才把体积缩小到一立方米左右,如果想要得到更小的收音机,那要等到晶体管出现才行,而在曾经的历史上,晶体管要到1946年才会出现。
秦致远没有耐心等到1946年,大点就大点把,兰芳什么都没有,就是土地足够大,秦致远没有被动等待,一方面布置研究人员开始攻克晶体管,另一方面已经开始着手铺设广播网络。
有了广播系统,兰芳政府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声音传遍兰芳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能以更高的效率进行社会动员,不需要所有的岛屿上都能接收到信号,哪怕只有一半岛屿能设立信号基站,这也能保证兰芳政府能最大可能提高效率。
其实很多时候社会上出现问题,并不是政府的政策不对路,也不是民众的积极性不够,而是政府和民众之间没有形成良好互动,没有及时沟通,这就会造成信息不畅,如果广播电台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沟通不畅,使兰芳能够政令畅通。
说到广播电台,秦致远马上想起了另一种很重要的宣传工具:“告诉波特莱姆,让他组织人手,研究一种可以用来接收图像的电视机,美国人和英国人在这方面已经开始研究,不过都是私人行为,政府并没有资助,可以找一找艾伦和皮埃尔,看看他们能不能找到相关资料。”
秦致远并不记得电视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估计也就是这几年。
最近这些年,科技的发展确实是日新月异,洗衣机和电冰箱已经出现,广播电台也已经开始实用,等到电视机也研究出来,估计秦致远有生之年还能用得上电脑。
电脑!
真遥远!
第877章 永远不要满足
想要在有生之年用上电脑,秦致远还需要更加努力。
虽然按照秦致远的记忆,就算是兰芳不出现,到秦致远七八十岁的时候也有可能用上个人电脑,但秦致远可不愿意用美国货,现在的全世界,兰芳产品才是“高科技、精加工”的代名词,在科研能力这方面,集德、法优势于一身的兰芳不亚于任何国家,就算是美国也一样,在兰芳科研团队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其实在世界大战之前,德国货就以精密可靠著称,法国的科研能力也不弱,在发动机这方面的实力尤其突出。还在外籍军团时期,秦致远就开始挖法国人的墙角,然后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兰芳等于是把德国的工业体系完整的搬到兰芳,有了在雷诺工厂里培养出来的工人,又有了德国工程师团队的主导,兰芳产品从一开始就挂上了“高、精、尖”的牌子。
二十世纪初期美国的科研能力也就是那么回事,在原本的历史上,美国借助两次世界大战,从欧洲掠夺了大量人才,再加上美国国内环境的安定平稳,这才有了美国的科技大爆发。
现在情况已经截然不同,兰芳的出现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美国,别的先不说,至少那些原本应该是去美国的科研人员一大部分都来到了兰芳,这极大的提升了兰芳的科研实力。
汽车业的现状就是兰芳和美国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