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页

当时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协议,有着当时深刻的社会背景。

现在时过境迁,社会背景已经和民国初立时大不相同,这些个条款看上去就格外的不合时宜。

此时民国已经深入人心,清帝国已经成为陈年旧事被扔进“故纸堆”,说实话,北洋政府早就想把溥仪从紫禁城赶走,每年省出那400万元来,这是苦于没有借口,这才拖延至今。

北洋政府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因为世界大战减少了很多外债,但财政状况并不乐观,因为税务系统并不完善,又正在和南方军政府开战,北洋政府现在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虽然说还不至于捉襟见肘,但入不敷出也是肯定的。

有400万元省出来干嘛不好,非要养这个还没成年的小皇帝,还要赔上紫禁城这么大个宅子,这个买卖并不划算。

载沣并不是“何不食肉糜”的那种人,载沣18岁就完成过出访大任,又当过摄政王,当然明白爱新觉罗一族在当初和袁世凯的协议中占了多大便宜。

因此当徐世昌话刚说完,载沣顿时面色大变。

“你,你某非要失信于天下不成?”载沣抬起的手指有点哆嗦,周身笼罩于巨大的恐惧中。

徐世昌这段话的重点不在溥仪身上,也不再那400万元上,而只在类似载沣这样的前清遗老遗少现在还有的那些特权上。

载沣以前可是醇亲王,手中有庞大的家产,醇亲王府只是哪些财产之一,在疯的更多财产在那些遍布全国的店铺、地产上,这才是载沣安身立命的本钱。

正如前文所说,民国成立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清帝国那些遗老遗少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至少和她们以前享有的特权不成正比。

现在徐世昌如果要撕毁袁世凯和清政府签订的协议,把紫禁城和爱新觉罗家族剥离开来,那么爱新觉罗一氏的其他财产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剥离?

这才是载沣真正关心的问题。

说实话,既然是革命,那就肯定有代价,肯定会有流血牺牲,看看以前的历次王朝更迭,那一次不是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清帝国覆灭时,满族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悲剧,这并不代表载沣对此就不会担心,实际上,载沣一直以来都在担心民国政府秋后算账,一直都是低调做人,但没想到这一遭还是没躲过。

“呵呵,这并不是失信于天下,徐某既然是民国的总统,那就应该顺应民意,只要是全天下的老百姓赞成的,徐某都应该为民做主,这也是徐某这个总统的本分。”徐世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