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页

然后是人口,周铨始终鼓励人口,特别是汉族生育皆有补助,加上舍得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特别是搞出了青霉素等利器,故此他在位三十九年,人口接连翻倍,已经达到了五亿六千万,并且仍然在高速增长中。周铨甚至说过,他在人口方面的希望,是想看到自己有生之年,华夏人口超过十亿——反正有的是地方,哪怕华夏人口有二十亿,也拥有足够多的生存空间!

仅此二项,便足以让周铨名垂史册,成为千古一帝了。

周铨没有回顾自己的功绩,今天是他谢幕之时,但他不准备让自己成为今日的主角。他的长子周宇,才应当是今日的主角,将要承担起引领华夏今后道路的责任。

周宇在礼仪官的提醒下,来到了周铨身边,周铨将象征着皇帝之位的传世玉玺交给了他,他才一激零,知道自己并不是在作梦,而是父皇真正将帝位禅让出来。

虽然周铨在执政的最后十年,做了不少分割帝权、让权于中、枢两院的事情,可是华夏皇帝仍然是华夏最高元首和执政者,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还是受限。周宇也知道周铨限制皇权的目的,并不是针对他一人,而是针对后世子孙,防止有赵佶、赵楷那样的人登上帝位。

将玉玺转交给礼仪官之后,百感交集的周宇向周铨深深一拜,然后父子相拥,周围顿时掌声如雷鸣。

“这个担子,今日以后就是你的了,为父我终于可以逍遥自在一些时日,乘着身体尚好,为父要去胡洲、程洲和欧洲、昆仑洲看看。”周铨在周宇耳边小声说道。

周宇吃了一惊,周铨这个环游全球的计划,可是从来都没有和他提起过!

“父亲,你身体……”

“放心,我的身体还好着呢,若不乘现在,再过几年就未必跑得动了。”周铨悄声笑了笑:“而且,为父不在,也方便你施为。”

周宇明白父亲的意思。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既然当了皇帝,哪怕周铨留下的臣僚再能干,他也是要换掉的。差别在于,他是一下子全部换,还是按部就班慢慢换。

周铨既然离开国内给他放手换人的机会,那么他也会做得好看一些,不会一下子就将周铨的旧人全换掉。

在中、枢两院议政和参政们的“万岁”呼声中,周铨做了个团揖,然后退了下去。

现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完全属于周宇这一代人了。

这些年来,周宇也经历过许多事情,在打完滑铁卢之战后,他当过一任驻欧罗巴的总督,然后回国先后在两处行省任行省尚书,再然后返回中枢,任过一部尚书,在枢密院与中书院又先后任职。这些丰富的履历,不但提高了周宇军政两方的能力,也让他熟悉了帝国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