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页

已经亲临汤阴县城的吴乞买,立刻感受到了变化。

他同样调兵遣将以应对——此前双方为争夺汤阴县城陷入拉锯战中,他每次都觉得,只要再出一把力气,就可以将韩世忠赶出汤阴,但每次又总是被韩世忠撑过去。这种让他看到希望触手可及却怎么也抓不住的感觉,诱使他在汤阴城中与韩世忠纠缠了两日两夜。

此时他已经意识到不对,可是再看战场形态时,他除非冒着被追击的危险退出汤阴撤回,否则休想要轻易摆脱对面的护卫军。

摆脱不了,就只能追求全胜。吴乞买也是干脆之人,感觉到韩世忠兵力运转上似乎有所变化,猜出韩世忠可能会有大动作,因此抢先发难,全军尽数压上,不再有任何保留。

可他还是低估了韩世忠与护卫军的韧性。

又是三日激战,吴乞买进又进不得,退又不敢退,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后方催促,令自己的部下迅速北上,赶在岳飞来援之前要打败韩世忠,帮助他撤回。

如此一来,京师之围自解。

而李纲也就在这种情形下,带着姚平仲等将出京师,要与金人“决战”。

李纲很清楚,自己并不擅长用兵,因此出京之后,前进缓慢,十里一营,不给金人任何可乘之机。但是他手下姚平仲等诸将,则是觉得这种战法太过保守,而新近被赵桓任命为兵部尚书的孙傅,也就是曾经作为使者去过海州拜见周铨的那位,则开始钻研古人的预言诗。

他从丘浚的《感事诗》中得到“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如获至宝,在开封市民中找到了一个叫刘无忌的,又在龙卫兵中得到一名叫郭京的,自觉合乎古人预言,京城自此无忧,便向赵桓举荐了这二位。

赵桓也对此深信不疑——他一直坚信,自己的帝位来自于天命,来自于上苍的注定,所以他有气运在身,故此能得刘无忌、郭京这等人。而有好事者,也为郭京鼓吹,说此人擅用六甲道法,可以大败金人。想着建立远胜周铨功勋的赵桓,便以郭京为贵官,赐以数万银圆,许其在京中招募兵勇。

李纲不知道汴京中发生的事情,知道他也无能为力。而在汤阴这边,韩世忠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果断下令放弃澶州,将所有自己的兵力都聚拢过来,使自己的人手增加到一万二千人。他以周铨给他的三千人截断了吴乞买的援军和粮道,再于百姓中招募人手以壮声势,短短几天之内,汤阴县外处处旌旗招展,而吴乞买此时试图南下与援军会合,却被韩世忠痛击,不得不收缩回城中。

但哪怕是小小的汤阴城,吴乞买狂攻了十余日,也未能将东门彻底夺到手。因此他缩入汤阴,却根本无法据守汤阴。

战况至此,已经明朗,吴乞买败局已定,若得不到有力支援,甚至可能全军覆没,不仅他原先带来的两万多人马,还有后来召来的一万余援军,总共近四万人,都将被韩世忠一口吃掉!

除非斡离不不顾一切来援他!

求援的信件被斡离不扔在了地上,面色阴沉得可怕的斡离不,根本没有将这信中内容看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