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烧掉布帛时,李纲的眉头就轻轻一挑,不过未曾多言,待听得他这样说,李纲开口道:“臣亦未曾想到过,官家会轻轻放过此事。”
“卿是实在人。”赵佶感慨地道:“行了,此事到此为止吧,朕实在是不想多生波折。”
“如官家所愿。”李纲道。
“都是为了国事,周铨那边,也不必多说什么了。”
“臣晓得。”
原本在瑟瑟发抖的李彦不抖了,他长舒了一口气,跪在地上的赵楷也终于敢爬起来,这宫室之中原本紧张的气氛消失了。
唯有李纲,轻轻叹了口气。
“臣请告退……”他轻声说道。
“李少卿辛苦,朕都记得了,梁师成,替朕送一送李少卿。”赵佶道。
梁师成又应了一声,这一次却行动得很迅速,陪着李纲走出了宫室。当他们来到延福宫长长的御道上时,梁师成叹气道:“李少卿,家家仍本难念的经,此事李少卿当明白?”
“下官知道官家之意,不劳梁公多费唇舌,下官一定会守口如瓶。”
“好,好,李少卿虽是梗直,却也不是不知变通嘛……”
二人仿佛是打哑谜一般,别人不懂他们的对话,他们自己却是心知肚明。
向李纲施加压力最多的人,都是赵楷一党,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将赵楷抬上储君之位。
然后第二多的,就是宗亲,这些人虽然只是些没有实权的闲散王公,却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对赵佶本人,颇具影响。他们一是报复周铨烧了天水商会,二则还是想着东海商会若大的家当。
不能打倒周铨,他们就无法瓜分东海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