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前方胜了?”赵佶迫不及待地问道。
“童贯令种师道移兵涿州,在胡梁河遇辽军,双方野战,种师道大败……重伤不治!童贯已退至易水,他向朝廷,请求援军!”
赵佶刚想以种师道为副帅,却不曾想,第三场败仗的消息就又来了!
不但来了,而且这一仗比前两仗输得还惨,不是骑兵突袭,而是在正面交战时,为辽军所败,甚至令原本保持比较完整编制的西军,也近乎覆灭!
这一下,征燕的北伐大军,真的可以说是全军尽墨,而大宋的河北门户,也因此洞开!
赵佶只觉得耳中嗡嗡鸣响,他身体摇摇晃晃,听得有人惊呼,有人奔来,然后他就向后栽倒下去。
第427章 归罪
此前从前方传来的战报里,童贯避重就轻,虽然承认失利退却,但对自己的损失一直没有详细的汇报,只是推说诸军纷乱,还陆续有人归营,不可统计。
他每次都会重点强调,西军编制尚在,军力受损不多——一是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挽回局面,二则是给西军诸将上眼药,暗讽他们当初不肯出力死战,而是先行退却,导致河北禁军与京师禁军受挫失利。
所以,无论是赵佶,还是高俅,或者是推说身体不适在家里躲着的蔡京,都以为北伐之事尚有挽回的余地,最不济,也不过是放弃周铨献出的那些州县,退回原来的边境,再多赔点钱,反正周铨不是取消了岁币嘛,重新拾回来就是。
可是童贯的第三败,却让这最不济都变得不可能了。
在两败之后,其实赵佶就知道,童贯不是合适的主帅,表面上他控制西军多年,结果西军诸将却仍然不听他的,他在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但当败仗来临时京中禁军同样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
至于河北禁军,原本众人就没对这支部队寄予太大希望。
那时赵佶就想着以宿将种师道取代童贯,特别是在李邦彦提醒,郓王赵楷身居险境之后,他就想着,用童贯为兵马大元帅,坐镇大名府,以种师道为副帅,统领前线部队,如此既照顾了童贯的面子,又将他从他所不擅长的一线指挥上解脱出来。
可现在晚了。
“童贯……种师道……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