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一时间哪里有合适人选,因此他属意于苏迈之弟苏过,但吊唁使者却对此不赞同:“苏过未曾主政地方,海州乃要害之地,不可轻易与人……某来此时,蔡太师提及一人,东海侯看看是否可以。”
听闻是蔡京所荐之人,周铨眉头微微挑了挑。
“不知太师所说是谁?”
“此人乃是政和五年状元,仙井监人,姓何名栗,字文缜,历任秘书省校书郎、京畿提学、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后知遂宁府,政绩卓著,而且年轻,乃宰相之才也!”
周铨眉头顿时皱紧了起来:“太师说他是宰相之才?”
他才不相信蔡京会评价别人是宰相之才,要知道,蔡京这人最好权,他一点都不希望别人能够拥有和他一般的才华。
“关键是年轻。”使者不愧是官场上厮混惯了,嘿嘿笑了两声解释道:“这位何状元,今年才三十一岁。”
周铨听得这个,立刻摇头:“此人不妥。”
使者讶然,其实这个何栗,乃是赵佶与蔡京妥协的结果,此人相貌堂堂,得赵佶看中,年纪又轻,短时间内不可能威胁到蔡京的相位,而且他与王黼不合,又得到朝堂中不少大老的支持,故此在使者看来,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朝廷征求周铨的意见,只是做一个姿态,原本以为周铨不会真反对,却不曾想周铨直接否定了此人。
“为何不妥?”那使者不禁问道。
“太过年轻,才三十一岁!”周铨一本正经地道。
使者看到连胡须都没蓄的周铨,一时间无语。
说别人三十余岁年轻,周铨自己呢,才二十多岁!
“这般年轻,在地方上任职时间又短,想来他上任之后,必然是急于做出一番事业的。而如今海州局面大好,如同狄丘一般,不需要太有进取之心者,只要能做到萧规曹随,不要大改苏文简公的遗政即可,这位进取心太过,反而不合适此位。”周铨又道。
使者强笑了两声,匆匆告辞而去,他还得把这个消息传回京师,要知道,那位何栗大状元,此时正在京中,准备来海州赴任呢。